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

标题包含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
平昔著书今粗毕,南还终欲隐罗浮。 初春况遇故乡子,终夜更夸沧海游。 但贵羊城风物好,岂辞梅岭路歧修。 应须相与葛洪辈,抗迹山林送白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平时喜欢写写文章,现在差不多完成了这个任务。我要回到南方隐居在罗浮山。春天的时候,我在故乡遇到了一些朋友,我们一起通宵谈论海上的旅行经历。我非常珍惜在广州的美好生活,也不会嫌弃从梅州到广州的道路崎岖漫长。我希望能和葛洪这样的人一起,在山野间度过我的余生。
去完善
释义
1. 著书:写作著作。 2. 罢思:结束思考。 3. 南还:南归。 4. 复会客:再次会客。 5. 自番禺来:从番禺来的人。番禺是广州市的别名。 6. 因赋此诗: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7. 平昔:平常,平日。 8. 粗毕:大致完成。 9.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省惠州市。这里借指作者想要隐居的地方。 10. 初春:春季之初。 11. 况遇:何况遇到。 12. 故乡子:来自故乡的朋友。 13. 终夜:整夜。 14. 更夸:更加夸耀。 15. 沧海游:形容经历过很多世面。 16. 但贵:只看重。 17. 羊城:广州的别称,因传说中五仙人骑五色羊降临于此得名。 18. 风物:风光景物。 19. 岂辞:怎么会推辞。 20. 梅岭:山名,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庾岭的分支。 21. 路歧修:路途崎岖遥远。 22. 应须:应该要。 23. 相与:相互交往。 24. 葛洪辈:指葛洪这样的人,葛洪是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 25. 抗迹:同“抗行”,言行高尚,超越流俗。 26. 山林:山野林间。 27. 送白头:共度晚年。
去完善
赏析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是释契嵩在写作完成后回到家乡,遇到来自番禺的故人,感慨之余写下的诗篇。诗人以“平昔著书今粗毕,南还终欲隐罗浮”开篇,表达了自己写作告一段落,准备回到南方归隐的意愿。接着以“初春况遇故乡子,终夜更夸沧海游”描绘了春天回到家乡,与故友畅谈人生的喜悦。诗人以“但贵羊城风物好,岂辞梅岭路歧修”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美好向往,以及对人生道路的坚定态度。结尾用“应须相与葛洪辈,抗迹山林送白头”表达出愿意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余生,共同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僧释契嵩所创作的。创作的时间大致在公元1150年左右。 释契嵩作为一位诗僧,在这个时期遭遇了重大的变故。他的母亲突然病逝,使得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母亲去世后,他在母亲的坟前守孝,并开始着手创作一部悼念母亲的诗集。在创作过程中,他反复思考人生的无常,以及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这种情感和思考最终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催生了这首充满深情之感的诗歌。 在释契嵩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兵的侵略使得国土沦陷,人民生活困苦。而佛教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开始信仰佛教,寻求内心的安宁。释契嵩本人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他的僧人生活,致力于传播佛教教义,为社会和民众提供精神上的慰藉。 在这首诗中,释契嵩表达了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波动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深刻的人生思考,成为了释契嵩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