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晚归
人间薄游罢,归兴寻旧隐。
春岸行未穷,夕阳看欲尽。
岚光山际淡,天影水边近。
自怜幽趣真,清吟更长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在短暂世间漫游之后,寻找故土归去。春天的岸边行走还未结束,傍晚的夕阳逐渐西沉。山间的雾气使远山显得朦胧,天空的倒影在水边靠近。自我欣赏这清幽的景致和情趣,借着长长的诗句抒发内心的情感。
去完善
释义
人间:这里指世俗社会。
薄游:短暂或偶然的游玩。
罢:结束。
归兴:回乡的愿望。
寻:寻找。
旧隐:以前的隐居之地。
春岸:春天的河岸。
行未穷:行走还没有结束。
夕阳: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看欲尽:看起来将要消失。
岚光:山林间的雾气。
山际:山与山之间的交界处。
淡:稀薄。
天影:天空的倒影。
水边:河边。
近:靠近。
自怜:自己怜爱。
幽趣:幽深、宁静的情趣。
真:真实。
清吟:清澈的歌唱。
长引:长时间的引用或歌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繁华的尘世中脱离出来,寻找一片宁静的归隐之处的情景。在春天的小河边漫步,欣赏着夕阳的美景,心境也变得恬静起来。远处的山岚和天空的倒影在水边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诗人感叹自己在这清幽的环境中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于是放声高歌,抒发内心的情感。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悠然自得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湖上晚归》是北宋诗人释契嵩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80年左右,正值北宋初期。
在释契嵩所处的时代,江南地区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湖泊星罗棋布。他与惠崇、苏轼等人并称为“宋初诗坛四大家”。释契嵩原是一位僧人,后弃僧从文,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他游历四方,结交文人墨客,通过诗歌抒发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慨。
北宋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完善,士人阶层逐渐崛起。受此影响,不少读书人开始关注社会现实,探讨人生哲理。释契嵩作为一位僧人,却能够跳出佛教圈子,关注民生问题,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
释契嵩在创作《湖上晚归》时,或许正漫步于江南水乡之间,欣赏着湖光山色,感受着湖上的晚风。此时的他,心境平和,思绪飘渺,将所见所闻化作优美的诗句,呈现在读者面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