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
天窗月过星踈渺,檐际冥分云窈窕。
山家深处勿鸡啼,时有寒鵶来报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色穿过天窗,星星稀疏而遥远;屋檐之间,天空与云朵显得幽深而高远。在这深山里的农舍,不需要听到鸡鸣报晓,因为偶尔会有寒冷的乌鸦叫声传入耳畔。
去完善
释义
1. 天窗:这里指窗户。
2. 月过星踈渺:月色透过稀疏的星星。
3. 檐际:屋檐边。
4. 冥分云窈窕:深邃的天空中的云朵幽深莫测。
5. 山家:山中人家。
6. 勿鸡啼:不要听鸡叫。
7. 报晓:报告天明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释契嵩的一首描绘早起景象的诗歌。诗中通过对天窗、月光、星星、屋檐、云雾、山家、寒鸦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早起时宁静而美丽的景色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平静与淡泊。
首句“天窗月过星踈渺”,诗人通过天窗看到月亮和星星,月色皎洁,星星稀疏,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第二句“檐际冥分云窈窕”,描绘了屋檐之间云朵流动的情景,云彩显得神秘莫测,与首句相互呼应,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山家深处勿鸡啼,时有寒鵶来报晓”,则转向了山中的人家。尽管深山之中听不到鸡鸣之声,却有寒鸦不时飞来,报告清晨的到来。这里表现出了山中的宁静气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起》是宋代高僧释契嵩所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早起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释契嵩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释契嵩,字仲灵,自号潜子,俗姓李,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佛学家。他生于唐末五代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佛教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释契嵩依然坚持信仰,成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
其次,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早起》一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佛教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佛学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禅意文学。释契嵩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作品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起时看到的景象:初升的太阳、鸟儿的鸣叫、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溪水。这些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此外,诗人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以及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