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其五
穷品偶真叟,授我一卷书。
深林值幽人,遗我斧与锄。
斧锄亦奚为,教养材与蔬。
荒秽必须剪,使之蔼自如。
授书欲胡为,教尔心与躯。
学必先正己,自治乃及余。
此意有嘉训,佩之未始除。
如何悠悠人,自谬欲是渠。
相习成薄俗,尠德怀籧篨。
吾裁此俚语,凭君为传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贫穷的乡间偶有真的隐士,他送给我一卷诗书。在森林深处遇到了那个闲逸的人,他送给我一把斧头和一把锄头。斧头和锄头有何用处呢?用于种植木材和蔬菜。荒芜杂乱的地方必须修剪整理,使其变得自然和谐。送给我诗书又是为什么呢?教会你的心与身体。学习首先需要端正自己,自我治理后才能顾及他人。这份意境有好的教导,让我深受启发。为什么许多人都自以为是呢?他们误解了自己。互相模仿形成了浅薄的风俗,很少有人心怀感恩。我剪裁了这首诗句,希望你能将其传播出去。
去完善
释义
【穷品】指处于贫贱地位的人。
【偶真叟】偶然遇到的隐者。
【一卷书】一本教导修养内心的书籍。
【深林值幽人】在深林中遇到幽静之人。
【遗我斧与锄】送给我斧头和锄头。
【斧锄亦奚为】拿这些工具做什么呢。
【教养材与蔬】教育培养人才就像种植蔬菜一样需要付出努力。
【荒秽必须剪】荒芜杂乱的地方需要清理整治。
【蔼自如】意为让人感到舒适自在的环境。
【授书欲胡为】给我这本书要我做什么呢。
【教尔心与躯】教会你如何修养身心。
【学必先正己】学习要先端正自己的品行。
【自治乃及余】自己管理好自己才能影响到他人。
【此意有嘉训】这种道理有很好的教诲意义。
【佩之未始除】牢记这种教诲,时刻不敢忘记。
【如何悠悠人】为什么有很多人对此无动于衷。
【自谬欲是渠】误以为自己是贤能之士。
【相习成薄俗】不良的风气逐渐形成并被众人接受。
【尠德怀籧篨】很少有人胸怀宽广。
【吾裁此俚语】我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我的看法。
【凭君为传诸】希望您能帮助我传播这个理念。
去完善
赏析
《古意 其五》这首诗歌的主题在于强调个体的自我修养和品格养成的重要性,并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思考,批判了当时社会中的浅薄之风和虚伪现象。在诗中,诗人借助于“穷品偶真叟”、“深林值幽人”等形象,表达了自我完善的精神追求,并通过“斧锄”、“荒秽”等隐喻,暗示了要清除内心的恶念和陋习。同时,诗人还通过“授书”和“教尔”等表述,强调了自我教育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的忧虑和对真理的追求,表明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整首诗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生动的艺术表现,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意 其五》是宋代诗人释契嵩创作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朝初期,也就是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诗歌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释契嵩在这个时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田园生活、抒发人生哲理为主。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他曾出家为僧,后来又还俗,并在朝廷任职。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在宋朝初年,中国社会正处于由唐到宋的过渡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逐渐从唐代的华丽辞藻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和哲理的表达。释契嵩的这首《古意 其五》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他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