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早行
前山经夜雨,独往步春泥。
天岸日将出,田家鸡更啼。
孤烟行处起,旷野望中低。
犹喜逢樵客,相将过数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前山一整夜的春雨滋润,我独自漫步在春天的泥泞小路上。
天边即将破晓,太阳慢慢升起,农家的公鸡开始报晓。
孤烟袅袅升起,原野在视野中显得空旷而低平。
让人欣喜的是,遇见了一位打柴的樵夫,我们一起结伴走过了几条小溪。
去完善
释义
1. 山中:指山中景物。
2. 早行:指清早行走于山间。
3. 前山:诗中的“前山”是指诗人所在的方位,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即将进入的山林。
4. 经夜雨:经过了一夜的雨水滋润。
5. 独往:独自一人前往。
6. 步春泥:走在春天的泥泞小路上。
7. 天岸:天际的边际。
8. 日将出:太阳将要升起的时候。
9. 田家:农田旁边的农户家。
10. 鸡更啼:鸡在清晨叫鸣。
11. 孤烟:指的是炊烟或者雾霭。
12. 行处起:行走在的地方,是行走过程中所看到的景象。
13. 旷野:开阔的原野。
14. 望中低:望过去是一片低平的土地。
15. 犹喜:仍然高兴。
16. 逢樵客:遇到砍柴的樵夫。
17. 相将:一起行走。
18. 过数溪:走过几条溪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中行走时的所见所闻。诗人以“前山经夜雨”开篇,描述了夜晚的雨声,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在清晨独自行走,脚下踩着春天的泥泞,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两句,“天岸日将出,田家鸡更啼”,描写了太阳即将升起时分的景色,以及农家鸡鸣报晓的声音,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祥和。
随后,诗人又通过“孤烟行处起,旷野望中低”两句,描绘了孤独的炊烟升起在远方,广阔的田野映入眼帘的画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诗人以“犹喜逢樵客,相将过数溪”作结,表达了自己在途中遇见砍柴者的喜悦,以及与友人共度艰难时光的感慨。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早行》是南宋诗人释契嵩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1180年左右。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的入侵,许多文人志士投身于抗金斗争,诗歌的创作风格也受到了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
释契嵩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他的人生际遇颇富传奇色彩。他在年轻时便成为了一名出家人,但由于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时局的关心,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在这首《山中早行》中,他以山中早行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乱频发,民生疾苦严重,许多文人都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关注。释契嵩也不例外,他在《山中早行》中描绘了山中早行的景象,表达了他在早行途中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同时,他也借景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