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赠

标题包含
自赠
静坐还看竹,闲行亦合樵。 道心应有在,生事合无憀。 客去清谈少,年来白发饶。 漫将支遁笔,闲且赋逍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静静地坐下来欣赏竹子,悠闲地散步也适合与樵夫一起。 人生的道理应该存在于某个地方,生活中的事情不需要太牵挂。 客人离开后清静的谈话变少了,一年年过去白发也逐渐增多。 随意运用着支遁的文笔,闲暇的时候书写逍遥自在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自赠》:唐代诗人释契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1. 静坐还看竹,闲行亦合樵。 【注释】 静坐:安静地坐着。 看竹:欣赏竹子。这里“看”指观赏、欣赏。 闲行:悠闲行走。 合:应该。 樵:打柴。这里代指从事打柴劳动的人。 2. 道心应有在,生事合无憀。 【注释】 道心:指追求道德修养的心境。 应:表示推测或想象。 有在:存在于某处。 生事:指生活琐事。 合:应该。 无憀:无聊、无所依托。 3. 客去清谈少,年来白发饶。 【注释】 客去:客人离去。 清谈:高雅的谈论。 少:减少。 年:年份,这里指一年又一年。 白发饶:白头发增多。饶,多。 4. 漫将支遁笔,闲且赋逍遥。 【注释】 漫将:随意使用。 支遁笔:东晋名士支遁善于谈玄论佛,此处借用他的才情。 闲且:闲适时。 赋:创作诗歌。 逍遥:逍遥自在,自由自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释契嵩的自赠之作,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追求。诗中描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展现了他的性情及精神境界。 首联“静坐还看竹,闲行亦合樵”,表现了诗人平和静默的生活状态。他以静观万物的心态欣赏竹子,以从容的步伐从事砍柴这种平常的劳动。诗人通过这样的日常生活场景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平淡生活的热爱。 颔联“道心应有在,生事合无憀”,则进一步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他相信道德真理存在于自然生活中,而非世俗的追求。他主张放弃无谓的欲望,回归生命的本质。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向往。 颈联“客去清谈少,年来白发饶”,反映出了诗人年岁增长的过程以及心境的变化。随着岁月的流转,头发渐白,访客减少,交谈变得稀少。这些变化体现了诗人沉稳内敛的个性特征。 尾联“漫将支遁笔,闲且赋逍遥”,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艺术追求。他借用东晋名士支遁的才情来展现自己的洒脱与豁达。诗人借此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并运用诗词这一艺术形式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赠》是宋朝诗人释契嵩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000年左右。这首诗以表达人生哲理和超脱思想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心态。 在公元1000年左右,释契嵩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然而,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释契嵩作为一位禅宗僧人,倡导出世思想,提倡人们关注内心世界的宁静和平。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困苦磨难,但也正因为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坚定了对禅宗教义的信仰。 在这首诗中,释契嵩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他认为,人生短暂,富贵荣华皆为虚妄,唯有内心的平静才是真实的幸福。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引导人们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