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公济冲晦游天竺兼简呈伯周禅老
爱此萧然松坞深,诗流邀我此相寻。
苍茫寒日才开雾,叆叇浓云又结阴。
安石放怀还剧赏,皎然乘兴合清吟。
主人勤驻禅扉宿,况值梅香正满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爱这片静谧的松林深处,诗人邀请我来此寻觅灵感。
在苍茫寒冷的冬日里,雾气刚刚散去;厚重的乌云又聚集在一起,酝酿着阴雨。
像谢安那样放开胸怀去欣赏这美景,又像皎然那样乘兴去吟咏那清新脱俗的诗句。
这里的主人殷勤地邀请我们在此过夜,更何况此时正是梅花香气弥漫整个树林的时候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同公济冲晦游天竺:与公济冲晦一同游览天竺山。公济,名字;冲晦,号或字。天竺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郊,以佛教寺庙著称。
2. 爱此萧然松坞深:喜爱这宁静的松树环绕的山坞深处。萧然,萧条寂静的样子;松坞,松树环绕的山坞。
3. 安石放怀:指王安石放开心胸,心情愉悦。此处引用王安石的名句“人言此地是西方,笑指天宫在眼前。”形容游览天竺山的喜悦之情。
4. 皎然乘兴:借用唐代诗人皎然的诗意,表达游览天竺山的兴致盎然。
5. 禅扉:禅院的大门,此处指天竺寺。
6. 梅香满林:梅花香气弥漫整个树林,暗含对春天的期待和赞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天竺山的情景。首联表达了诗人对天竺山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邀请表示感谢。颔联通过描述天气的变化,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游山水之间的乐趣。颈联则借用古人王安石和皎然的例子,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欣赏美景、抒发情感的愉悦心情。尾联则强调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及山中梅花盛开的美景,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友情和美好的景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为北宋诗人释契嵩所作,创作于公元1058年左右。当时释契嵩年约四十五岁,处于他人生的黄金时期,诗名颇盛。在这期间,他不仅游历了江南各地的名胜古迹,还参与了佛教禅宗的活动。
在释契嵩所处的时代,北宋中期,中国经济、文化日益繁荣,江南地区更是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佛家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禅院林立,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文人骚客前来参禅悟道。释契嵩作为一位高僧,他秉承着弘扬佛法的宗旨,通过诗歌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禅意人生。
这首诗是释契嵩在与友人同游天竺山时创作的,天竺山位于浙江杭州,是江南地区的著名佛教圣地之一。诗人在此山中感受到了宁静祥和的氛围,心中涌起了对禅宗境界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于禅院住持伯周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