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晚春
山庭晚来静,林石自巉喦。
犬去吠人语,花飞恣鸟衔。
晴烟熏茂草,煦日蔼高杉。
更喜团圆月,清光下碧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庭院夜晚寂静,林间怪石奇特耸立。
狗儿离开去吠叫行人,花瓣飘飞任由鸟儿衔取。
晴天烟雾笼罩茂密的草地,和煦的阳光照耀高高的杉树。
更加欣喜的是那圆月挂天,清澈的光华洒向青翠的山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山庭:这里是山区中的庭院之意。
2. 晚来静:意思是傍晚时分,周围环境非常安静。
3. 林石:树林与石头的意思。
4. 自巉喦:形容自然状态下的悬崖峭壁。
5. 犬去吠人语:描写犬吠的场景,听到人的话语就会叫起来。
6. 花飞恣鸟衔:花朵飘落,鸟儿随意地衔取。
7. 晴烟熏茂草:晴天时的烟雾笼罩着茂盛的草地。
8. 煦日:和煦的阳光。
9. 蔼高杉:阳光照耀在高大的杉树上,树木显得郁郁葱葱。
10. 团圆月:指圆满的月亮。
11. 清光:明亮的月光。
12. 碧岩:绿色的岩石。
去完善
赏析
《山亭晚春》是释契嵩的一首描绘春末山中景色的五言律诗。全诗以宁静的山居环境为背景,通过细致观察山林、花草、动物等自然景象的动态变化,生动地展示了春末山中的美丽与宁静。
首联“山庭晚来静,林石自巉喦”,描述了傍晚时分山中的寂静与山林之间怪石嶙峋的景象。山石之巉岩与山中之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诗人对山中寂寥的深刻体悟。
颔联“犬去吠人语,花飞恣鸟衔”,通过对狗吠和鸟语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山间的和谐与生机。这一联的描绘使得画面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
颈联“晴烟熏茂草,煦日蔼高杉”,继续描绘了山中的景物变化。阳光透过烟雾映照在繁茂的草木和高耸的杉树上,突出了山间景色在光影流转间所呈现出的美好。
尾联“更喜团圆月,清光下碧岩”,通过对月亮升起,月光洒在碧绿的山岩上的景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喜悦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亭晚春》是唐代著名诗人释契嵩的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40年左右,正值唐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
在这个时期,释契嵩作为一位佛教高僧,他的生活与创作都与佛教文化息息相关。他曾游历各地,参访名胜古迹,体验民间风情,这使得他对自然景色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独特的见解。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也是他在《山亭晚春》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在《山亭晚春》这首诗中,释契嵩通过对山亭、晚春、樱花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春天即将逝去时的美丽景象,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