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嘉公济冲晦见访

标题包含
嘉公济冲晦见访
数曲青溪山数重,山深日暮已鸣钟。 忽闻行客门前语,来觅幽人林下踪。 初接风流殊历落,更张灯火倍迎逢。 不须便去疑无待,已有黄粮在宿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几重青山环绕着曲折的小溪,太阳即将落山,山间寺庙响起了钟声。忽然听到行客在门前的对话,原来是他们来找幽居山林的好友。初次交谈,感受到了他非凡的风流才情,于是点上灯烛,欢迎他们的到来。不必着急离去,仿佛有深厚的友谊期待着进一步的发展,因为我已经准备好了美食招待。
去完善
释义
1. 青溪:指清澈的溪水。 2. 山数重:指周围山峦重重。 3. 鸣钟:指寺庙里的钟声。 4. 行客:远行的客人。 5. 幽人:指隐士或诗人。 6. 初接:初次接触。 7. 殊:特别,很。 8. 历落:疏朗。 9. 张灯火:点灯照明。 10. 迎逢:迎接,接待。 11. 不须:不必。 12. 疑无待:怀疑没有等待。 13. 黄粮:古人以黄米制成的一种干粮。 14. 宿舂:隔夜捣谷。这里指已经准备好食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嘉公济冲晦的相聚场景。首联写环境之清幽,“数曲青溪山数重”形容周围青山环绕、流水潺潺,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而“山深日暮已鸣钟”则传达出此刻已经入夜,寺院里的钟声回荡在山间,显得格外宁静。 颔联讲述友人的到来,“忽闻行客门前语,来觅幽人林下踪”,诗人听到门外有人交谈,原来是一位名叫嘉公济冲晦的友人来访,他正在寻找诗人的踪迹。 颈联表现诗人与朋友热情款待的场景,“初接风流殊历落,更张灯火倍迎逢”,诗人初次见到嘉公济冲晦,觉得他的风采与众不同,于是点燃灯火,热烈地招待他。 尾联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不须便去疑无待,已有黄粮在宿舂”,诗人希望嘉公济冲晦不要急着离开,因为他们早已准备好美食佳肴,要共度良宵。整首诗用词典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嘉公济冲晦见访》是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契嵩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80年至1052年之间,即北宋时期。 释契嵩(964-1052),本姓李,初名楚材,后出家为僧,法号契嵩。他自幼勤奋好学,精通经史,擅长诗文。他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晚年定居湖南衡山,致力于佛教研究。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佛教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释契嵩作为当时知名的诗僧,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颂。他的作品主题广泛,形式多样,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田园诗,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这首《嘉公济冲晦见访》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嘉公济冲晦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佛学、哲学的深度探索和精神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