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洗笔

标题包含
洗笔
古人信文字,字字从此出。 天下心不欺,尔亦有阴隲。 濯之遗孺子,念兹未应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信:相信;认为真实可信的。 2. 文字:指文章,这里特指书法作品。 3. 字字:每一个字。 4. 此出:从笔下诞生。 5. 心不欺:内心真诚无欺。 6. 尔:你,这里指代写字之人。 7. 阴隲:即阴德,意为暗中行善积德,这里形容书写的美好德行。 8. 濯:洗涤。 9. 遗孺子:给予幼儿,这里是让幼儿学习书法的意思。 10. 念兹:记住这些。 11. 应:应该。 12. 失:失去,疏忽。
去完善
赏析
《洗笔》是南宋诗人释契嵩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字的热爱和尊重。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洗笔这一行为的思考,传达了人们应该珍惜、尊重和传承文化的理念。 首句“古人信文字,字字从此出”,强调了对古代文人墨客的信任以及对文字的重视。这里的“字字”,既指单个的文字,也象征着文化传统。诗人认为,每一个字都源于古人的智慧和辛勤努力,因此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文字,不忘其来源。 第二句“天下心不欺,尔亦有阴隲”,则表达了作者对文字的神圣性的信仰。他认为,只要人心不欺骗,文字就能发挥它的作用,传递真理和智慧。同时,这里还暗示了文字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心灵。 第三句“濯之遗孺子,念兹未应失”,是对洗笔行为的直接描绘。诗人将洗笔比喻为洗涤心灵的过程,通过清洗毛笔,使得笔尖更加锐利,能够更好地书写文字。而这一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诗人看来,教育孩子要像洗笔一样,去除杂念,让他们铭记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之不致失落。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洗笔这一日常行为的思考,表达了对于文字和文化的敬畏之情。这种敬畏,不仅仅是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更是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洗笔》是南宋诗人释契嵩所作的一首描绘文人墨客生活场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199年)。 在庆元年间,释契嵩虽然身为一位僧人,但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然而,当时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权更迭频繁,政治斗争激烈。这使诗人深感世态炎凉,也为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深刻的体验和思考。在这种背景下,释契嵩写下了《洗笔》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洗笔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寓含着深远的哲理。他以笔喻人生,通过洗笔的过程,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这种情感表达,既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展示了他在那个动荡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