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石壁山
身似浮云年似流,人间扰攘只宜休。
老来已习青萝子,隐去应追白道猷。
填入乱山宁计路,定看落叶始知秋。
他时谷口人相遇,莫问裁诗谢五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身体如同漂浮的云彩岁月像流水般流逝,人世间的纷扰最好还是停止。
老年来临已经习惯了归隐的生活,应该追寻像白道猷这样的隐士。
我宁愿走进杂乱的山川,静静地看着落叶才知晓秋天来临。
将来在山谷口相逢的人们,不要问我写诗的事情,谢谢各位了。
去完善
释义
1. 青萝子:指诗人自己乐于归隐山林的生活。“青萝”比喻山间藤蔓,这里用来指代山水间的隐逸生活。
2. 白道猷: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隐士,这里用来借指诗人决心效仿的隐者。
3. 填入乱山宁计路:形容作者行走于山中,被群山围绕,迷失了道路。“填”是填充、填满的意思;“宁计路”表示不计较道路的艰险。
4. 他时谷口人相遇:意指将来在谷口与别人相遇,“他时”指未来的某个时候;“谷口”一般指的是山谷的入口。
去完善
赏析
《入石壁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释契嵩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向往隐居生活的情感。首联“身似浮云年似流,人间扰攘只宜休”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纷扰,表现出诗人渴望摆脱尘世喧嚣的心情。颔联“老来已习青萝子,隐去应追白道猷”表达了作者晚年决心过隐居生活的愿望,以古代隐士为榜样,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颈联“填入乱山宁计路,定看落叶始知秋”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情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迁,感悟生命的美好。尾联“他时谷口人相遇,莫问裁诗谢五侯”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的态度,即便将来与人相遇,也不会因才华而迎合权贵。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入石壁山》是北宋著名诗僧释契嵩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4年,即北宋太宗端拱元年。在这一年里,契嵩结束了云游四方的生活,来到了石壁山,开始了他在石壁山的隐修生活。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契嵩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全国各地游历,广交朋友,弘扬佛法。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对世俗生活产生厌倦,渴望过上宁静的隐修生活。因此,他选择了石壁山作为自己的修行之地。
在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已经发展到了鼎盛阶段,许多文人和士大夫都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时代背景下,契嵩作为一名诗僧,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成为了宋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入石壁山》这首诗中,契嵩通过对石壁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修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人生和佛法的深刻理解。这种深厚的哲理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使得这首诗成为了释契嵩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