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济冲晦出山次日奉寄
孙绰曾陪支遁游,千年人谓两风流。
羡君慕此乘双屐,结侣还来共一丘。
衣冷雪霜犹未去,兴高云月肯甘收。
耽诗重道皆无比,应敌当时万户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孙绰曾经陪伴支遁游玩,千年来人们称赞两人风采出众。
羡慕您敬仰他们双双出行,结成伴侣一起来探访这美丽的山水。
衣物上沾满寒冷雪霜仍未离去,兴致高昂时却并不满足于云月和残阳的美景。
陶醉于诗歌和重视道德的人都是无法比拟的,他们应对世人质疑的勇气堪与当时的万户侯相比。
去完善
释义
《公济冲晦出山次日奉寄》
作者:释契嵩
1. 孙绰曾陪支遁游:孙绰是东晋著名文人,曾经与高僧支遁一同出游;“支遁”即支遁,东晋名僧,以善谈玄理而著称于时,与孙绰等文人交往甚密。
2. 千年人谓两风流:千年以来人们都认为他们两人的风采是流芳百世的;风流指风采、风度。
3. 羡君慕此乘双屐:羡慕您仰慕他们的风采,并模仿他们踏上同样的道路;双屐指木屐,古人外出时常穿的鞋子。
4. 结侣还来共一丘:结伴而行,共同归隐山林;一丘指一片山水之地。
5. 衣冷雪霜犹未去:即使衣服被雪霜打湿,也仍然不愿意离去;这句描绘了诗人对山水生活的热爱。
6. 兴高云月肯甘收:兴致高涨的时候,即使云彩遮住了月亮也不愿意放弃;这句话表达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7. 耽诗重道皆无比:沉溺诗歌和重视道德的态度都是无可比拟的;耽诗指热爱诗歌创作。
8. 应敌当时万户侯:面对挑战的时候,那些当年权势显赫的人也会感到压力;这句表达了诗人虽然隐居山林,但仍能以道德和才华折服他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公济冲晦出山次日奉寄》,作者为释契嵩。该诗的主题是颂扬冲晦之流的清高志趣和道德风尚。诗人用孙绰与支遁的故事,以及自己与朋友共享山水、风月的心境,传达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中语言清新自然,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信仰的情怀。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释契嵩创作的古诗《公济冲晦出山次日奉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50年左右,正值北宋仁宗时期。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苏轼、黄庭坚等。
在这个时间段内,释契嵩作为一名禅僧,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游历各地,与当时的文人名士多有交往。然而,他在文学和禅学方面的成就并未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他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孤独和不被理解的压力。这种情绪在《公济冲晦出山次日奉寄》这首诗中得到体现。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对文人墨客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要求较高。在这种背景下,释契嵩选择了出世修行,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上的解脱。他的这首《公济冲晦出山次日奉寄》表达了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在追求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