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过幽居寺
柳眼青葱桃萼红,东皇试手放春功。
峰峦矗矗孤云耸,涧壑涓涓细水通。
出谷抗尘身已去,登高能赋思无穷。
驱车更过幽居寺,暂听猿吟杳霭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新绿,桃花绽放,春天悄然降临;山巅峻峭,孤云缭绕,涧泉潺潺汇集成小溪。走出山谷,避开尘埃,登高临远,感慨良多。驾着马车经过幽静的古寺,暂时聆听那隐藏在云雾中的猿猴啼鸣。
去完善
释义
1.柳眼青葱:形容柳树抽芽时的鲜嫩。柳眼,指初生柳叶。
2.桃萼红:形容桃花盛开时的鲜艳色彩。桃萼,即桃花的花托。
3.东皇:司春之神,这里借指春天。
4.试手:尝试施展能力。
5.放春功:意指展示春天的魅力和力量。
6.矗矗:高耸的样子。
7.涧壑涓涓:形容山间溪水的细小水流。涧壑,山间的溪流。涓涓,水流细小、连续不断的样子。
8.出谷抗尘:走出山谷,抵抗尘世纷扰。
9.登高能赋:登上高处抒发感慨。
10.无穷:无边无际,无法穷尽。
11.幽居寺:指隐居修行的地方。
12.杳霭:朦胧不清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驾车经过幽居寺时所见到的春天景象以及他的感慨之情。首联通过“柳眼青葱桃萼红”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东皇试手放春功”则表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机勃勃。颔联通过对“峰峦矗矗孤云耸,涧壑涓涓细水通”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壮丽的山川景色,进一步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景色中的感悟和思考,即人应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尾联以“驱车更过幽居寺,暂听猿吟杳霭中”结束全诗,意指诗人暂时逃离繁华闹市,寻得心灵的慰藉与宁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雨中过幽居寺》出自唐朝诗人李洪之手。关于他的生平资料较为有限,仅知他曾任江州司马,擅长吟咏山水风光和游览名胜,其诗风独具一格。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繁荣发展。然而,随着皇帝对权力日益独揽,朝政日趋腐败,导致百姓疾苦重重。诗人李洪关注民生疾苦,他借《雨中过幽居寺》表达了对民间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谴责。
在这个阶段,诗人个人也经历了人生的跌宕。他曾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如杜甫、高适等,他们在一起切磋诗艺,共同进步。后来,他在任江州司马期间,因为直言不讳地揭露朝廷的黑暗面,受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这使他对现实感到沮丧和愤怒,但也更加坚定了他以诗文抨击时弊的决心。
在《雨中过幽居寺》一诗中,李洪通过对烟雨朦胧中的幽居寺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渴望隐逸、逃避世俗纷扰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志之士往往无法施展抱负,只能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