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十六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偈十六首 其二
乌长飞,兔不住,暑往寒来朝复暮。 朱颜未改白发生,三界茫茫何处去。 本源自性无凋变,千圣皆从影中现。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 忽然见,倒骑牛兮入佛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乌黑的长发飘飞着,兔子不停的跳跃着,炎炎夏日和寒冷冬天轮流交替。 面容红润依旧但白发早已滋生,在茫茫世界我该何去何从呢? 根本的源起自性从未改变,千千万万的圣人都在影子里显现。 守着当下,心中总是平静如水,寻找它你却发现它无法触及。 突然之间就看见了,骑着牛儿进入佛殿的画面。
去完善
释义
1. "乌长飞":"乌"指乌鸦,"长飞"指持续飞翔。这句是比喻时间的流逝。 2. "兔不住":"兔"指玉兔,即月亮的别称,"不住"表示不停留。这句也是比喻时间流逝之意。 3. "暑往寒来":描述四季更替。"暑"指夏季,"寒"指冬季,"暑往寒来"就是夏天过去冬天来临的意思。 4. "朱颜未改白发生":"朱颜"指红润的脸庞,"未改"表示没有改变,"白发生"形容头发变白。这句话是说尽管年纪增长,但内心依然年轻。 5. "三界茫茫何处去":"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这里是泛指众生生活的世界;"茫茫"形容迷茫,"何处去"指不知去往何方。整句话是说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人们不知何去何从。 6. "本源自性无凋变":"本源"指生命的根本源头,"自性"指天生的本性,"无凋变"是不改变的意思。这句话强调人的先天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7. "千圣皆从影中现":"千圣"指众多的圣人,"影中现"是在影子中显现,这里指一种虚幻的现象。这句话是说,许多被认为是圣人的形象都是虚幻的。 8. "不离当处常湛然":"不离"指不离开,"当处"指当下所在之处,"常湛然"是形容始终保持平静的状态。这句话意思是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背离现实生活。 9. "觅则知君不可见":"觅"是寻找的意思,"君"在这里指的是真理或自性,"不可见"是无法找到。这句话表明真理是难以捉摸的。 10. "忽然见,倒骑牛兮入佛殿":"忽然见"表示突然领悟,"倒骑牛兮"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颠倒黑白,"佛殿"是佛教庙宇的大殿。这句话是比喻一个人在顿悟之后,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以寓言、象征手法抒写人生哲理的禅宗诗歌。诗人巧妙地运用乌、兔、暑、寒等自然现象形象地描述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乌长飞,兔不住”是借乌鸦和兔子喻指生死轮回。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朱颜未改白发生”揭示出青春的短暂和衰老的无情。“三界茫茫何处去”表达了人生迷茫、无所依归的心境。 然而,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的视角转向了对生命本质的洞察。他认识到生命之本源(自性)是不变的,而世间万象都只是这一本源的外化(“千圣皆从影中现”)。要想领悟这不变的本源,关键在于不寻求外在形式的变化(“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最后两句“忽然见,倒骑牛兮入佛殿”表达了诗人对超越世俗之见的禅悟境界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诗歌特有的顿悟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偈十六首 其二》是南宋时期佛教诗人释行瑛的一首诗歌。在公元12世纪初的南宋时期,中国历史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者无力抵抗北方金朝的侵略,只能偏安江南一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寻求心灵的慰藉,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 作为一位佛教诗人,释行瑛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以及对世间万物的超脱态度。在这首《偈十六首 其二》中,他通过描述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生命真谛的探索。 在这个特殊时期,释行瑛的人生际遇也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他曾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佛学。他的诗歌作品也在当时广为流传,成为了南宋佛教文学的代表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