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东溪闲居示众偈

标题包含
东溪闲居示众偈
联络藤萝一径,行穷始到松门。 篱畔野华不艳,堂前流水非喧。 午饭龙离铁钵,夜深月落金盆。 此是真修行处,何人得意忘言。 灵山河沙圣众,黄梅七百高僧。 悟华晓称迦叶,传衣夜唤卢能。 心自本来不有,法道得了何曾。 斋后酽茶三盏,丛林一任喧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联系藤蔓小路,走到尽头才看到松木大门。 篱笆边的花儿并不鲜艳,房子前的水流无声无息。 中午时分的饭食仿佛离开了铁钵,夜晚月亮落下就像金色的洗脸盆。 这是真正需要修行的地方,有什么人会因为理解而忘记了言语呢? 灵山慧河里的圣人们,黄梅山上曾有七百位高僧。 领悟佛法晓喻迦叶,传授袈裟连夜呼唤卢能。 心中的自我原本不是真实的存在,道法得到了什么曾经有过的东西吗? 用过斋饭后饮下三道浓茶,树林里任随喧哗吵闹。
去完善
释义
《东溪闲居示众偈》是唐代僧人释行瑛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注解: 1. 联络藤萝一径:指沿着布满藤萝的小路行走。联络,连接;藤萝,常绿攀援植物,此处用来形容小路两边的环境。 2. 行穷始到松门:走到路的尽头,才能看到松树掩映的大门。行穷,走路走到尽头;松门,种满松树的门,这里指寺院的大门。 3. 篱畔野华不艳:篱笆旁边的花朵虽然普通,但并不艳丽夺目。篱畔,篱笆旁边;野华,野外生长的花朵。 4. 堂前流水非喧:堂前流过的溪水声音不大,显得宁静。堂前,殿堂前面;流水,流动的水;非喧,不喧哗。 5. 午饭龙离铁钵:午饭时,用铁钵盛出饭菜给僧众。龙离,一种盛饭的铁钵,形状如龙形;铁钵,铁制的钵盂,用于盛饭。 6. 夜深月落金盆:夜晚时分,月亮落下,金盆般的天空显现出来。夜深,夜晚降临;月落,月亮落下;金盆,比喻明亮的夜空。 7. 此是真修行处:这里才是真正的修行的地方。真修行处,真正适合修行的环境。 8. 何人得意忘言:谁要是领悟到了其中的奥妙,就会忘记言语的表达。得意,领会到其中的深意;忘言,忘记了言语表达。 9. 灵山河沙圣众:灵隐山寺的众多圣僧。河沙,比喻数量众多;圣众,对僧众的尊称。 10. 黄梅七百高僧:黄梅山的七百位高僧。黄梅,湖北黄梅县的五祖寺;七百高僧,泛指众多的得道高僧。 11. 悟华晓称迦叶:领悟到佛法的人就像早晨的莲花一样,被誉为迦叶。悟华,领悟佛法;晓称,在早晨被赞美;迦叶,佛教传说中的人物,为禅宗初祖。 12. 传衣夜唤卢能:传承衣钵的人就像夜晚呼唤卢能一样。传衣,传承佛家衣钵;夜唤,夜晚被召唤;卢能,唐朝名僧,禅宗六祖慧能的俗家名字。 13. 心自本来不有:人的心性原本就存在,并非由外物所赋予。心自,心性原本;本来,原本的面貌;不有,并非由外物赋予。 14. 法道得了何曾:领悟佛法的人得到了什么吗?法道,佛法的道理;得了,得到领悟;何曾,表示否定,没有。 15. 斋后酽茶三盏:吃过斋饭后,品尝了三杯浓茶。斋后,吃完斋饭以后;酽茶,浓度高的茶;三盏,三杯。 16. 丛林一任喧腾:任凭寺庙中的一切喧嚣与热闹。丛林,寺庙的别称;一任,任凭;喧腾,喧闹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释行瑛所写的一首禅诗,用以表现诗人的隐居生活及其内心境界。诗人以恬静、超脱的笔墨描绘出他的禅修环境及心境,揭示了禅宗修行中"自得于心,无得于法"的精神。 首联描述了进入居所的路径和周围的环境:蜿蜒曲折的藤萝和松树,宁静自然;颔联则通过“篱畔野花”与“堂前流水”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清丽且怡然自得;颈联诗人用铁钵化龙和月落金盆的形象描绘了日间的忙碌与宁静的夜晚;尾联则传达了“得意忘言”的禅意: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的人,就不会被外在的事物所困扰。 整体来说,全诗充满着深沉而庄重的宗教色彩,同时又洋溢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作者在远离尘世喧嚣的田园生活中找寻心灵的宁静和人生的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溪闲居示众偈》是唐代诗人释行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45年,即唐武宗会昌五年。 在会昌年间,由于唐武宗笃信道教,排斥佛教,掀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会昌法难”。大量僧侣被迫还俗,寺庙被毁,经书被焚,佛教遭遇严重打击。释行瑛在此背景下,以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摒弃。 在这个特殊时期,释行瑛原本在东溪的寺院中过着宁静的生活,但突如其来的法难使得他的生活发生了剧变。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信仰,用自己的方式对抗世俗的压力。这首《东溪闲居示众偈》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这首诗中,释行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在东溪闲居时的心境。他以山、水、松、竹为友,以白云为伴,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同时,他也暗示了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