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十六首 其七

标题包含
偈十六首 其七
朔风如刀,痛刮人骨。 千山万山,雪映寒日。 心知春气来,目睹梅花发。 游子南方归不归,晓堂闲却龟毛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北风就像锋利的刀子,深深地刮在人的骨头里。群山之中,白雪皑皑,反射着寒冷的太阳。我知道春天的气息即将来临,又看见了梅花正在盛开。离家在外的游子啊,你是否会回到南方的家呢?早晨的客厅空荡荡的,只有那用旧的拂尘闲置在一旁。
去完善
释义
朔风:指从北方吹来的寒风。 痛刮:形容风很厉害。 人骨:人的骨头,这里用来比喻人的精神或心情。 千山万山:许多山的泛称,形容山很多。 雪映:雪光映照。 寒日:寒冷的太阳。 春气:春天的气息。 睹:看见。 梅花发:梅花开。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南方归不归:是否从南方回来。 晓堂:清晨的讲堂。 闲却:闲置,未用。 龟毛拂:佛教中的法器,又称拂尘、拂子,用于扫除烦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释行瑛的《偈十六首 其七》,描绘了冬季的寒冷景象和诗人的心境。诗歌通过朔风、千山万山、雪映寒日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冬天的凛冽环境。同时,诗人表达了心中的矛盾:一方面,他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梅花的绽放;另一方面,他又担忧游子的归去。最后一句“晓堂闲却龟毛拂”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空灵与宁静。整首诗以景抒情,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十六首 其七》是宋代诗僧释行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48年前后,即北宋仁宗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释行瑛(?-1048),俗姓张,法号慧远,河南洛阳人。他自幼出家为僧,后游学四方,学识渊博,诗才横溢。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释行瑛的生活相对安定,他在寺院内潜心钻研佛法,同时也积极参与诗歌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释行瑛生活的时代,佛教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佛教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如僧人奢侈腐化、寺院土地过度扩张等。因此,当时的朝廷对佛教进行了整顿,限制寺院的土地和僧人数量。释行瑛作为一位有远见的高僧,对这些问题深感忧虑,他的诗歌中也透露出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