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竹下残雪

标题包含
竹下残雪
一点消未尽,孤月在竹阴。晴光夜转莹,寒气晓仍深。 还对读书牖,且关乘兴心。已能依此地,终不傍瑶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丘为,唐代著名诗人,字不详,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他的生卒年也不详,大约生活在唐玄宗至唐德宗时期。 丘为年轻时曾在长安求学,受到名士萧颖士、韦述等的赞誉。他于天宝(742-756年)初年进士及第,曾...查看更多
随忆、
去完善

译文
还有一些余音未消尽,月亮独照在竹林中。阳光在夜间愈发璀璨,而清晨的寒气依然深沉。窗户正对读书的角落,心思专注于兴致之中。只要还身处这片土地,就不再去倚靠瑶琴。
随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竹下残雪:竹下的残雪。形容雪景之美。 2. 消未尽:指残雪尚未完全消融。 3. 孤月:孤单的月亮,这里形容月光。 4. 竹阴:竹林的影子,这里形容月光照在竹林上。 5. 晴光:晴朗的光线。 6. 夜转莹:夜晚变得更加明亮。 7. 寒气:寒冷的空气。 8. 晓仍深:清晨仍然很冷。 9. 对:面向。 10. 读书牖:窗户,这里指书房。 11. 且关:而且关系到。 12. 乘兴心:兴致勃勃的心情。 13. 依此地:依靠这个地方。 14. 终不:始终不会。 15. 傍:靠近。 16. 瑶琴:玉制的琴,这里指音乐。
随忆、
去完善
赏析
《竹下残雪》描绘了冬日清晨的雪景,月光、雪光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洁净的感觉。诗人通过残雪这一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高洁不俗的品格和独善其身的精神追求。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坚守信念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勇气。
随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下残雪》是一首描绘冬日雪景的古诗,由唐代诗人丘为创作于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此时正值初唐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逐渐繁荣,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丘为是唐太宗时期的著名文士,曾任太子右卫率府铠曹参军。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尤为显著,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志而著称。在《竹下残雪》这首诗中,丘为通过观察冬日竹林下的残雪景象,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文人墨客的影响。初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开明的政策,提倡儒学,重视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使得当时的文人志士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在这个时期开始崭露头角。
随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