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范子庚见示长书

标题包含
范子庚见示长书
百川各分流,至海皆同源。 傥于中道画,潢污无本根。 子今始滥觞,如河发昆仑。 勿作涧溪止,当规溟海尊。 谁谓水至弱,盖有刚者存。 批岩仍抉石,万里争东奔。 朝来示我书,此意固已原。 可鄙枨也欲,奚为丘之门。 愿子更践履,岂云但知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百川各自分流,最终汇入海洋都是同一个源头。 如果在中途受阻,水流便会变得浑浊失去根源。 你现在才开始学知识,如同从昆仑山发源的江河。 不要止步于山涧小溪,应该学习大海的广大无边。 谁说水性柔弱,因为它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冲破岩石和沙砾,滔滔不绝奔向东方。 今天早上你给我看的文章,其中的道理我已领悟。 这不过是个人的欲望,有什么值得在孔子的门下谈论。 希望你能更多地实践,而不仅仅只是懂得言语而已。
去完善
释义
1. "百川":泛指各种江河。 2. "中道":中间的道路,这里指的是河流中间的分岔路。 3. "潢污":水流停滞的池塘或洼地。 4. "滥觞":起初的起源。 5. "如河发昆仑":比喻发源并流向广阔的地方。 6. "涧溪":山间的小溪流。 7. "规":模仿。 8. "溟海":大海。 9. "批岩仍抉石":形容水流冲破阻碍前进。 10. "丘之门":孔子门下。 11. "践履":实际行动。
去完善
赏析
《范子庚见示长书》是一首哲理诗,借助于自然现象来说明人生的道理。诗人通过描述百川入海的现象,表达了人生道路上应不断追求进步和向上的精神。同时,诗人也希望对方能抛弃狭隘的成见,像流水一样勇往直前。这首诗语言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给人以强烈的启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范子庚见示长书》是南宋诗人晁公溯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前后,即南宋孝宗时期。在这首诗中,晁公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切。 晁公溯(1140-1218),字子溯,河南开封人,北宋末年进士,曾任江西路转运判官、成都府路提点刑狱等职。他是南宋著名的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文学家交往甚密。 在晁公溯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中原地区仍处于金朝统治之下。此时,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严重,民不聊生。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晁公溯深感忧虑,希望通过改革政治,振兴国家。然而,他的理想并未得到实现,这也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范子庚见示长书》这首诗正是晁公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中的“长书”指的是友人范子庚寄来的书信。在信中,范子庚向晁公溯讲述了他在外漂泊的经历和感受,以及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晁公溯在收到信后,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抒发离别之情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