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子兼行后一日作

标题包含
子兼行后一日作
平生每临岐,辄作数日恶。 况当暮冬际,尤用感离索。 千林已空枝,饥乌晚犹啄。 北风殊未已,槭槭卷黄落。 想当道里远,窈窕复寻壑。 霜寒清夜驿,月树堕惊鹊。 仆夫睡已熟,独坐谁与乐。 寄诗往问之,聊以慰寂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这一生每当面临歧路,总是感到厌恶不已。更何况现在正值暮冬之际,愈发感到孤独。光秃秃的树林里,饥饿的乌鸦还在寻找食物。寒冷的北风吹个不停,树叶纷纷飘落。想到旅途遥远,道路崎岖。在寒冷如霜的夜晚,月光洒在树上,惊起的喜鹊纷纷落下。车夫已经熟睡,只有我独自坐着,无人相伴。写这首诗送去给他,希望能安慰彼此的寂寞。
去完善
释义
1. 子兼:指作者的友人。 2. 行:出行,这里指离别。 3. 平生:一直到现在的生活中。 4. 临岐:面临分别。 5. 辄:总是,屡次。 6. 数日恶:几天的心情恶劣。 7. 暮冬:农历的十二月,冬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8. 离索:分离时的孤独感受。 9. 千林:许多树林。 10. 空枝:光秃秃的树枝。 11. 饥乌:找不到食物的乌鸦。 12. 北凤:北风,从北方吹来的风。 13. 殊:特别,很。 14. 已:停止。 15. 槭槭:形容树叶凋落的声音。 16. 黄落:黄色的落叶。 17. 当:大概,表示推测。 18. 道:道路。 19. 理:道理,这里指行程。 20. 窈窕:深远的样子。 21. 壑:山沟。 22. 霜寒:寒冷的天气。 23. 清夜驿:在夜晚寂静的驿站。 24. 月树:月光下的树木。 25. 堕:落下。 26. 惊鹊:受惊的喜鹊。 27. 仆夫:车夫。 28. 独坐:独自坐着。 29. 谁与乐:和什么人一起快乐。 30. 寄诗:将这首诗寄给子兼。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离别时的情景和情感的诗。开篇“平生每临岐,辄作数日恶”表达了诗人每次面临分离时都会感到忧郁和痛苦的心情。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环境中的萧条景象,如“千林已空枝,饥乌晚犹啄”以及“北风殊未已,槭槭卷黄落”,这些景物的描写不仅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同时也增强了整首诗的艺术表现力。 随后,诗人想象了友人路途的艰辛,如“想当道里远,窈窕复寻壑”,这表明了他对友人的关心之情。同时,通过“霜寒清夜驿,月树堕惊鹊”等句,诗人又展示了旅途的寒冷与寂静。而“仆夫睡已熟,独坐谁与乐”则表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无奈与孤独。最后,诗人表示希望通过写诗来缓解这种情绪,即“寄诗往问之,聊以慰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内心活动,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子兼行后一日作》是南宋诗人晁公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正值南宋与金朝的战争时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晁公溯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历任国子正、太学博士、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但因种种原因而屡次被贬。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子兼”为题,表达了对友人兼同行者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描绘旅途中所见到的景物,如“鸟道盘空”、“山色连天”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现实命运的无奈。 此外,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正处于南宋与金朝的战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辛。因此,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