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
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
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
非趋下流急,势使不得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水满盈在长空中流淌,天空如瀑般倾泻出无数光线。
厚重的雷声在云端的山谷间隐匿,一道闪电孤独地挂在山岩边的树上。
海洋的波涛在拂晓时发出寒气,晴空下的云朵如同洁白的绸缎在空中飘荡。
并非是因为水流急于流向下游,实在是自然的势能让它们无法停歇。
去完善
释义
1. 秋河:秋天的银河,此处指天空中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河水。
2. 长空:辽阔的天空。
3. 天洒:天空中倾泻而下。
4. 万丈布:形容瀑布的巨大规模。
5. 深雷:比喻瀑布的声音如同深沉的雷声。
6. 云壑:云雾笼罩的山谷。
7. 孤电:孤独的光芒,这里指阳光照射在岩石上的景象。
8. 挂岩树:挂在岩石上的树木,此处描绘了瀑布周围的景观。
9. 沧溟:大海,这里用来形容瀑布的水量之大。
10. 喷寒:喷射出寒气,描述瀑布飞溅时的景象。
11. 碧落:碧蓝的天空。
12. 晴荡素:晴朗的天气,天空中白云飘荡。
13. 非趋下流急:并非因为水流湍急而顺势奔流。
14. 势使不得住:水流的趋势使得瀑布无法停止流淌。
去完善
赏析
《瀑布》一诗借瀑布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和生命的奔腾不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水墨画,使我们仿佛置身其中。
首联“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描绘了瀑布从天而降的磅礴气势。“溢”字写出了河水汹涌而下,似乎要满溢出天空的景象,而“万丈布”则化用了瀑布如从天降下的白色绸缎的形象。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诗人胸怀壮志、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的象征。
颔联“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进一步刻画了瀑布神秘莫测的特点。“深雷”用以形容瀑布轰鸣声如同深沉的雷鸣,与“隐”字相互辉映,透露出瀑布不可测的神秘之美。“孤电挂岩树”则以闪电暗喻瀑布的光芒,形象地展现了瀑布飞流直下时的动感画面。
颈联“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分别描述了在黎明和晴朗天气下的瀑布。"晓喷寒"表现了瀑布在晨曦中的寒冷,传达出清冽之意;"晴荡素"则是通过描绘晴天里瀑布反射阳光的景象,强调了瀑布的清澈纯净。
尾联“非趋下流急,势使不得住”是诗人对瀑布自然之道的独到见解。意指瀑布并非仅仅受重力作用而下流,而是大自然赋予其顺势而下的使命。这两句既揭示了自然界水流动的道理,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寓含着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瀑布》是唐朝诗人章孝标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94年,正值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章孝标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这种时代变迁有着深刻的感受。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章孝标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士人,曾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因政局变动,未能在官场立足,被迫回到家乡。这段人生经历使他深感世态炎凉,对世事产生了更多的感慨。
这个时期,唐朝已走向衰落,政治腐败、战争频发,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章孝标以瀑布为主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他用瀑布的形象来比喻人生的起起落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