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内人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下的皇宫大门显得格外静寂,月光洒在树木上投射出斑驳的阴影。唯一有趣的是树上宿鹭的窝,那眼神引人入胜。在这宁静的夜晚,她轻轻靠近灯火,玉钗斜插发间。看到一只飞蛾扑火,她立即挑开火红的灯芯,拯救了那只可怜的小生命。

去完善
释义
《赠内人》:这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诗。
1. 内人:古代对妃嫔的称呼。这里指宫廷中的女性。
2. 禁门:皇宫的大门,这里指代整个宫廷。
3. 宫树:皇宫内的树木。
4. 月痕过:月光洒在树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5. 媚眼:美好的眼神。
6. 惟看:只看。
7. 宿鹭:栖息的鹭鸟。
8. 窠:鸟巢。
9. 斜拔:轻轻地拔下。
10. 玉钗:镶嵌宝石的发钗。
11. 灯影畔:灯光照射的地方。
12. 剔开:拨开。
13. 红焰:火焰。
14. 飞蛾:昆虫,俗称扑火虫。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宫廷女子寂寞生活的诗。诗的首句“禁门宫树月痕过”描绘了宫殿的景象,月光洒在宫树上,显露出一种寂静的氛围。第二句“媚眼惟看宿鹭窠”则描绘了这位女子的眼神,她孤独地看着白鹭的巢穴,显得十分寂寥。
接下来的两句“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描述了女子在夜晚的行为。她在灯光旁斜拔玉钗,将灯芯挑亮,以便看清楚扑火的飞蛾,这也是她排遣寂寞的一种方式。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宫廷女子的孤独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内人》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824年。此时正值唐朝中期,社会政治、经济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诗歌艺术进入鼎盛时期。
张祜在青年时期曾受到元和年间的贤相杜佑的赏识,但在京城生活并未使他得意。三十多岁时,他参加科举考试,却遭人排挤落榜。这一时期的张祜漂泊异乡,家世困顿,虽有过人的才华和壮志,却无奈怀才不遇。同时代的许多文人志士也遭遇相似的境遇,使这个时代的文坛呈现出一种深沉沉郁的氛围。
这首诗便是张祜在极度苦闷的情绪下,为抒发内心情感而创作的。通过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家的渴望,展示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也表现出诗人对生命价值和理想的不懈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