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玉泉道士
五十余年扰扰间,每逢山处似无山。嵌岩窟里寻三昧,神秀丛中见一班。既解梯飙乘猛进,何须咋齿悔狂攀。它年傥许重相见,会向师前问九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十年来的忙碌生活,每当在山中时感觉仿佛没有了山。在岩石缝隙中寻找真理,从美丽的环境中看出一群人的模样。既然已经理解到了快速前进的秘诀,又何必后悔当初的疯狂攀爬呢?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再次相遇,一定会向师傅请教修行的真谛。
去完善
释义
1. 赠:这里是敬辞,表示赠送给对方的意思。
2. 玉泉:这里指的是玉泉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山栖霞岭下。
3. 道士:道教的教士。
4. 五十余年:指作者从出生到写这首诗的时间。
5. 扰扰:形容忙碌的样子。
6. 山处:山中的地方。
7. 嵌岩窟:指山中岩石夹缝处的洞穴。
8. 三昧:佛教语,指寂静、冷静的境界。
9. 神秀:指神奇的美景。
10. 班:本义是排列整齐的玉饰,这里用来比喻有秩序的人群。
11. 梯飙:指攀登险峰。
12. 咋齿:咬住牙齿,这里形容用力攀爬的动作。
13. 狂攀:不顾一切地攀爬。
14. 它年:将来某个时候。
15. 傥许:假如允许。
16. 重相见:再次相见。
17. 会:一定。
18. 九还:道家术语,指炼丹成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履写给一位名叫玉泉的道士的。首联描绘了诗人在过去的五十年里一直忙忙碌碌,每当他来到山中,总觉得山仿佛不存在一样。这里的“扰扰”和“似无山”表达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山林生活的向往。颔联则通过描写在石窟里寻找真理和在神秀丛中见到一班修道者,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向往。颈联诗人以自己登山的经历为例,表示既然已经选择了登山之路,就不应该后悔,而应该勇往直前。尾联诗人设想他年有机会再次与道士相见时,他会请教道士长生不老的秘诀。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家修行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秘诀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玉泉道士》是明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履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正德年间,王履经历了宦海浮沉,他曾在朝廷担任职务,后因直言敢谏被贬谪。在这段时期,王履游历各地,结交了众多朋友,其中就包括玉泉道士。
在明朝正德年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明武宗朱厚照荒淫无度,宦官刘瑾专权乱政,导致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履深感忧虑,他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然而,他的努力并未得到赏识,反而遭到排挤。
在这段时期,王履游历全国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玉泉道士。他们一起探讨人生哲理,交流诗歌创作心得。在这首《赠玉泉道士》中,王履表达了对道士的敬意和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