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西岳宫

标题包含
西岳宫
东岳行宫每每分,金方元气祇孤尊。千秋像设严谁渎,万劫兵残岿自存。肃肃阴风秋倍早,沉沉云树日长昏。杜陵老子何多累,空忆真源只漫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履(1332年-?),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他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医学家、诗人、画家。 王履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医经溯洄集》是中医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东岳行宫总是被分离,金色的方位和元气只留下孤单的神明。在千秋里,神像保持严肃,不受到任何玷污,尽管经过了万劫磨难,它仍然坚定存在。秋天的阴风肃穆寒冷,树木笼罩在深沉的云雾之中,阳光变得昏暗。杜陵的老者为何如此烦恼重重,只能徒劳地回忆着真实的源头,随意谈论着。
去完善
释义
《西岳宫》:本诗描写的是作者在游览西岳华山时所见的景色以及引发的思考。 1. “东岳行宫每每分”:此句意指东岳泰山作为五岳之首的地位经常被人们提起,此处用来引出对西岳华山的描述。“东岳”即东部的泰山;“行宫”为天子外出时的临时住所,这里代指泰山。 2. “金方元气祇孤尊”:“金方”指的是西方;“元气”象征天地间的灵气;“祇孤尊”表示只剩下孤独的一尊。此句形容华山是五岳中唯一位于西方的,它的灵气四溢,却无法被其他山岳分享。 3. “千秋像设严谁渎”:“千秋像设”指历代皇帝封禅的图像与设施;“严”为庄严之意;“谁渎”表示没有人能去亵渎。这句写华山上留有历代皇帝的封禅痕迹,显得庄严肃穆,但无人敢侵犯。 4. “万劫兵残岿自存”:“万劫”指漫长的时间;“兵残”是战乱留下的痕迹;“岿自存”意味着尽管历经磨难,华山依然屹立不倒。此句表达对华山在长期的历史动荡中仍然保持其巍峨气势的赞美。 5. “肃肃阴风秋倍早”:“肃肃”形容秋风的声音;“阴风”指从山谷吹来的寒风;“秋倍早”表示秋天的来临比其他地方更早。此句描绘华山初秋时节的风貌,以阴风表现其高耸入云的特点。 6. “沉沉云树日长昏”:“沉沉”描述云雾弥漫的景象;“云树”指云雾笼罩的山林;“日长昏”表示阳光照射不进来,山中显得昏暗。此句通过云树和昏暗的阳光表现出华山深处神秘的氛围。 7. “杜陵老子何多累”:“杜陵”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故乡;“老子”是杜甫的自称;“何多累”表明自己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困扰。此句表达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以及对杜甫当年在华山西岳庙创作的《望岳》一诗的怀念之情。 8. “空忆真源只漫论”:“空忆”意为无端的思念;“真源”指真实的源泉,这里指华山的美景;“只漫论”表示只是随意谈论。这句表达对华山美景的无尽感慨,以及对自己未能深究其中真谛的遗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王履对于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之情。首联以“东岳行宫”和“金方元气”为象征,描绘出东方的壮美景色,同时也暗示了在岁月的长河中,唯有自然永恒不变。颔联则通过描述千秋以来的景物变迁,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历史的尊重。颈联用“肃肃阴风”和“沉沉云树”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哲理。尾联则是作者自我反思,感叹人生短暂,但追求真理的心却永不止息。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历史的深思,更流露出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岳宫》是明朝诗人王履的一首描绘华山美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以追溯到明朝初期(约公元1368年-1644年)。这一时期,明朝初定,政治稳定,经济和文化逐渐繁荣,为王履的游历和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作为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王履在这个时代也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际遇。他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对文学、哲学和政治的热衷,并且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在宦海沉浮多年后,他逐渐厌倦了世俗生活的繁琐,开始追求一种更超脱的生活态度。于是,他开始游历名山大川,寻求与自然亲近的精神慰藉。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如《西岳宫》等作品,以表达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个时期的明朝,社会相对安定,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渐增长。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效仿王履,开始漫游山水,追寻心灵的宁静。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履的诗歌创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成为了明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