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舍身树

标题包含
舍身树
绝谷抽岩直透云,小松依壁寄危根。要吾也似轻生辈,待取他年问伯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履(1332年-?),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他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医学家、诗人、画家。 王履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医经溯洄集》是中医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险峻的山谷中有突兀的岩石直指云端,小小松树依附在峭壁上,生命之根显得岌岌可危。如果我也能像那些勇敢生活的人一样,也许在将来能够与伯昏这样的人才一较高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绝谷:深谷,偏僻的山谷。 2. 抽岩:峭立的岩石。 3. 直透云:高耸入云。 4. 小松:幼松。 5. 依壁:紧贴在峭壁上。 6. 寄危根:寄居在危险的环境中。 7. 要:要求,希望。 8. 似:如同。 9. 轻生辈:指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人。 10. 待取:等待。 11. 他年:将来。 12. 问伯昏:向伯昏子请教。伯昏子是古代隐逸之士的称谓,这里借指隐者高人。
去完善
赏析
王履的《舍身树》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画卷,借以表达诗人的坚定决心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诗人通过描述绝谷、抽岩、小松等意象,展现出一种孤独、险峻的氛围,同时也传达了身处困境而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 首句“绝谷抽岩直透云”中的“绝谷”和“抽岩”形象地表现了险恶环境的艰辛,暗示着诗人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而“直透云”则表现出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二句“小松依壁寄危根”中的“小松”象征着诗人在艰难环境中顽强生长的精神品质,而“依壁”和“危根”则进一步强调了生存环境的险恶。 尾联“要吾也似轻生辈,待取他年问伯昏”中,诗人以“轻生辈”自喻,表达了愿意为了理想和信念而献身的勇气与决心。而“待取他年问伯昏”则意味着诗人坚信,总有一天他会取得成就,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整首诗在展示自然美景的同时,更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勇于献身的精神风貌。这种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舍身树》是明代诗人王履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1368-1644年)中期,大致在15世纪左右。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文学艺术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在这个时期,王履的人生经历丰富。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文人,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还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也为他创作《舍身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明朝中期,中国社会的生活风貌丰富多彩,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赞美成为了一种时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履通过对舍身树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