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简处
大地焦枯雨泽空,往曾抛简震潭龙。只今无限焦枯地,汝却昏昏诈耳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地干旱无雨,曾经我向潭龙求救。现在到处都在忍受旱灾的痛苦,你却装聋作哑不予理睬。
去完善
释义
1. 抛简:古代把写有文字的简片扔向水中以祈求降雨的方法。此处是诗人使用的一种比喻手法,代表向潭龙请求下雨的行为。
2. 大地焦枯:描述土地干旱的状态。
3. 雨泽:降雨,这里表示降水不足的情况。
4. 潭龙:在古代神话中,潭龙负责控制降雨,此处代指降雨的神灵。
5. 汝:第二人称代词,这里是对潭龙的称呼。
6. 昏昏:形容神志不清的样子。
7. 诈耳聋:假装听不见。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大地焦枯和雨泽空作为开篇的背景,展现出一片干旱的景象,接着通过回忆自己曾经向潭龙求助的过程,表达了希望得到援助的意愿。然而,如今大地上仍有无数地方遭受干旱之苦,而潭龙却似乎对此视而不见,让诗人感到愤怒和失望。
这首诗通过对潭龙的指责,表达出诗人对社会不公和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忧虑。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身责任的反思,强调自己在面对困境时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办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朝诗人王履的《抛简处》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初期,也就是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稳定,诗歌艺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王履作为明朝的一位知名诗人,他的作品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在这个时期,王履的个人经历也非常丰富。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他的命运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在科举考试中,他屡次落第,这使得他对功名产生了厌恶之情。于是,他开始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社会背景也非常复杂。一方面,明朝初期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也较为繁荣。另一方面,明朝初期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科举制度僵化等。这些社会问题对王履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抛简处》这首诗歌是王履在明朝初期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王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