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希夷匣棘梗不得入

标题包含
希夷匣棘梗不得入
攒棘栏人不许亲,岂嫌吾迹带嚣尘。张超傥与诛茅地,突破门前五色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履(1332年-?),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他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医学家、诗人、画家。 王履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医经溯洄集》是中医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希夷:即指赵州桥(又称为安济桥),位于今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洨河之上,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敞肩石拱桥。 2. 匣棘:此处代指栏杆,用匣子的形状和棘的形状作比喻。 3. 不得入:不能进入某处,这里特指赵州桥的栏杆。 4. 攒棘栏:聚集荆棘制成的栏杆。 5. 人不许亲:不允许人们靠近。 6. 岂嫌吾迹带嚣尘:难道是嫌弃我行走时带来的尘埃吗? 7. 张超傥与诛茅地:张超,这里是指南宋的一位著名画家,他与赵州桥有深厚的渊源;傥与,倘若能够;诛茅地,砍掉茅草的地方,这里可以理解为一块空地或建房的地方。整句意思是,倘若张超能够在砍掉茅草的地方与我一起观赏赵州桥。 8. 突破门前五色云:门前五色云,指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的五种色彩的祥云。整句意思是,突破门前阻碍欣赏到五色彩云的神仙境界。
去完善
赏析
《希夷匣棘梗不得入》是明代诗人王履创作的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篇。此诗通过描述隐士生活,表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攒棘栏人不许亲”,这里的“攒棘”指的是荆棘,诗人用荆棘形容隐士的居所,表明了隐士生活环境的艰苦和与世隔绝的状态。“攒棘栏人不许亲”意味着世俗之人无法亲近这些隐士,也反映出隐士对生活的超脱态度。 “岂嫌吾迹带嚣尘”,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态度,强调自己并不嫌弃世俗的生活,而是带着一种对世俗的厌恶和无奈。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矛盾。 “张超傥与诛茅地”,这里的“张超”是指东汉时期的隐士张超,他辞官归隐,过上了清贫的田园生活。诗人以张超为喻,表达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同时,“傥与诛茅地”也暗示了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张超那样过上隐居的生活。 “突破门前五色云”,这里的“五色云”象征着仙境,代表着理想的生活环境。诗人通过描述隐士住所前的五色云,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也反映出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恶。诗人以隐士为榜样,希望自己也能过上与世无争、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希夷匣棘梗不得入》是明代诗人王履的作品,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 在这个时期,王履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画家和医生,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使得他在医学、绘画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艺术与学术问题。然而,尽管才华横溢,他的人生道路却充满了坎坷。 在明朝初年,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各种政治斗争使许多人身处险境。王履也因直言不讳的性格而遭人陷害,数次被贬谪。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努力寻求突破困境的方法。这些人生际遇无疑为他创作的这首古诗注入了深刻的情感内涵。 此外,这一时期明朝政治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艺术也呈现出繁荣景象。但与此同时,社会上存在许多弊端,如科举制度的弊端、官员腐败等。这些时代背景为王履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其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