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玉泉院前亭上
危石戴修亭,流泉面面声。便从深樾底,闲沉好风清。支体虽攒聚,精神正杳冥。籧篨知此意,陪到日西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险峻的石峰上屹立着一座修整过的亭子,四面八方都有潺潺的泉水声。它掩映在茂密的树丛中,沐浴在轻柔的微风里。虽然周围的景物拥挤聚集,但这里的精神世界却宁静深远。迟钝的木偶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诗意,陪着诗人一起度过了夕阳西下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危石:高耸的岩石。
2. 戴修亭:坐落在悬崖上的亭子。戴,位于...之上;修亭,即修建的亭子。
3. 流泉:流动的泉水。
4. 面面声: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
5. 便从深樾底:就从浓密的树荫下。便从,意指“就选择”;深樾,深色的树荫。
6. 闲沉:悠闲地享受。
7. 好风清:宜人的清风。
8. 支体:四肢,这里泛指身体。
9. 攒聚:聚集在一起。
10. 精神:精神和意识。
11. 正杳冥:正在遥远的意境中。正,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杳冥,幽深而遥远的状态。
12. 籧篨知此意:“我”明白这种意境。籧篨,王履的自号;知此意,明白这种意境。
13. 陪到日西倾:陪伴着日落时分。陪,陪伴;到日西倾,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刻。
去完善
赏析
《卧玉泉院前亭上》是明代诗人王履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心境的诗作。诗中通过描述危石、流泉、深樾等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心情。首联以“危石戴修亭”起笔,描绘了险峻的岩石上修建的亭子,给人以高耸入云之感;颔联则通过“流泉面面声”来展现流水与石头摩擦产生的声音,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接下来的颈联,诗人用“便从深樾底,闲沉好风清”表现出在树林深处感受到的清新宜人。而尾联则以“籧篨知此意,陪到日西倾”收尾,通过对竹子的拟人化描写,传达了诗人在这一片美景中的流连忘返之情。整首诗层次分明,景色生动,展现了诗人热爱自然、悠然自得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卧玉泉院前亭上》是明代诗人王履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玉泉院前亭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首先,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创作时间来分析这首诗的背景。王履生活在明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受到了广大文人的喜爱和推崇。王履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其次,我们来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王履在晚年时,曾担任过翰林院的编修,后来因病辞官回乡。他在故乡过着平静的田园生活,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最后,我们来看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明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喜欢结交朋友,相互交流诗歌创作心得。王履作为一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