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骑骊行食所携松实枕枣以适

标题包含
骑骊行食所携松实枕枣以适
灞桥风雪寻诗处,何似携清啖果时。说与小僮浑未识,徐徐分付与斜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履(1332年-?),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他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医学家、诗人、画家。 王履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医经溯洄集》是中医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灞桥的风雪之中寻找诗意的地方,不如带着清澈的心情品尝果实的时候。告诉小童他们还不懂得这个道理,然后慢慢地向他们解释清楚,让阳光洒在他们身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骑骊行:骑马出行。骊,黑色马匹。 2. 食所携松实枕枣:吃携带的松子、枕着枣子睡觉。松实,松树的果实;枕枣,枕着枣子。 3. 灞桥风雪寻诗处:此处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秋兴八首》中“庾信哀秦桧江村,美陂南路在江村。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喧”的诗句。 4. 何似携清啖果时:什么都比不上带着清爽的心情吃水果的时候。何似,比不上;清,清爽;啖,吃;果时,水果时节。 5. 说与小僮浑未识:告诉小僮他们都不认识。小僮,年轻的仆人;浑未识,完全不知道。 6. 徐徐分付与斜晖:慢慢地分发给夕阳照耀下的景色。徐徐,缓慢地;分付,分发;斜晖,夕阳照射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王履在冬日的诗境中寻找诗意、品尝松实和枣子的情景。通过题目可以看出,诗人是骑着马去寻觅食材的。而这首诗的正文则表现出了诗人在特定场景下,对小僮、风和日落的互动。 首先,“灞桥风雪寻诗处”一句,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中寻找诗歌灵感的情景。灞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此处因为风景优美和历史底蕴丰厚,成为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的常见题材。这里用来象征诗人所在的地方环境。 接着,“何似携清啖果时”这一句承接前文,表现出诗人虽然身处寒冷的风雪之中,但仍然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松实和枣子,一边寻找灵感进行创作。这句表达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愉悦心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后两句“说与小僮浑未识,徐徐分付与斜晖”,描述了诗人与身边的小僮交流的过程,以及他在品味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满足。这里通过与小僮的对话,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他与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的深厚感情。同时,“徐徐分付与斜晖”也寓意了诗人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将其分享给周围的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骑骊行食所携松实枕枣以适》是明代诗人王履在1465年左右创作的诗歌。这个时期正值明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斗争依然激烈。 王履(约1410年-1490年),字安道,号迂叟,江苏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他年轻时家境贫寒,成年后勤奋读书,但由于时运不济,多次科举考试未中。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写作,并游历四方,结交名士。王履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志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这首诗中,王履通过骑骊行食、携带松实枕枣的细节,表达了他在旅途中追求自在、超脱的心境。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文人雅士的审美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追求高雅、简约的生活品质,向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