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掌
崖璺泣膏脂,俄然掌似之。不穷亲到实,那释旧传疑。岩壁何曾破,河流本自驰。是非无尽极,搔首看风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崖石缝中流淌出乳液般的脂膏,忽然间手掌与之相触。若非亲身经历其中实在之处,又如何能解除那流传已久的疑虑?岩石哪曾被破裂,河流本就自由奔流。善恶对错永无止境,唯有搔首仰望风中枝条寻求解答。
去完善
释义
1. 仙掌:即"仙人掌",指凸出的岩石。这里借指悬崖上的仙人掌状石头。
2. 崖璺(wèn):裂缝,这里指悬崖上的裂缝。
3. 膏脂:油脂,这里形容悬崖上的仙人掌状石头如液体流动凝固而成。
4. 俄然:突然间,形容悬崖上的仙人掌状石头突然出现。
5. 不穷亲到实:不要穷尽实地去探索真相。
6. 那释旧传疑:即使解释也无法消除以往的疑惑。
7. 岩壁何曾破:意为岩石从未被打破过。
8. 河流本自驰:河水流淌自然不息。
9. 是非无尽极:指对事物的是非争论永无止境。
10. 搔首看风枝:挠头看风吹拂下的树枝,表达作者在面临争议时的无奈。
去完善
赏析
王履的这首《仙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悬崖峭壁上的裂缝犹如人在哭泣时的泪痕,突然间又如同一只巨大的手掌。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这幅画面栩栩如生。
接着,诗人提到如果不亲自去探索和了解事实真相,就无法消除流传已久的疑惑。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传闻的怀疑态度。
随后,诗人以“岩壁何曾破,河流本自驰”两句描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永恒。尽管岩石被风吹雨打侵蚀成裂缝,但它们仍然是坚固的;河水尽管波涛汹涌,但始终在流动不息。这两句诗表达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道理。
最后,诗人感慨道:“是非无尽极,搔首看风枝。”生活中的对错纷争是无休无止的,不如暂且放下烦恼,抬头看看随风摇曳的树枝,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这首诗以优美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仙掌》是明朝诗人王履于正德年间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在这个时代,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但官场腐败严重,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墨客无法通过正当手段实现自己的抱负。
王履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才情出众,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这使他感到怀才不遇,同时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仙掌》,表达了自己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这首诗中,王履以仙掌为象征,表达了其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渴望。他将仙掌比喻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希望自己能够像仙掌一样,在逆境中坚韧不拔,保持高洁的品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王履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