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老君离垢

标题包含
老君离垢
缀木悬崖作径通,下临无底翠朦胧。丹元未上青琳馆,龙曜先离紫极宫。下界红尘终在地,上方清气却随风。险巇难断凭陵辈,惊得幽人满面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履(1332年-?),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他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医学家、诗人、画家。 王履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医经溯洄集》是中医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沿着缀满树木的陡峭山崖开辟出一条小径,下方是无底的翠绿森林显得有些朦胧。炼丹的道士还没有登上青琳馆,神龙的光芒已经离开了紫极宫。红尘俗世终究在下方的地面上,而上方的清新之气却能随风飘散。艰难险阻难以判断,这让隐居高人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
去完善
释义
1. 老君:这里指老子。 2. 离垢:离开世俗尘垢,追求清静之地。 3. 王履:元朝诗人,字安道,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一说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曾任太医院医官。 4. 缀木悬崖:指树木镶嵌在悬崖上的情景。 5. 径通:小路连通。 6. 翠朦胧:形容绿色朦胧的景象。 7. 丹元:指炼丹的原料,即朱砂。 8. 青琳馆:传说中的仙境。 9. 龙曜:龙的光芒。 10. 紫极宫:天宫的意思,这里代指神仙所在的地方。 11. 下界红尘:指人间的世俗繁华。 12. 上方清气:指天上的清灵之气。 13. 险巇:山势险峻的样子。 14. 凭陵:凭借。 15. 幽人:隐士。 16. 满面红:形容因吃惊而面色变得通红。
去完善
赏析
《老君离垢》是明代诗人王履所作的一首描绘道家仙境和世俗红尘之间的对比的诗。此诗以老子升天为主题,寓含着尘世之烦恼皆不足道的思想。 首句“缀木悬崖作径通”,展现出一幅苍茫幽深的山林画卷,道出修仙之路的艰险与遥远。而“下临无底翠朦胧”则强调了山间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似乎暗示着无尽的生灵世界。 颔联“丹元未上青琳馆,龙曜先离紫极宫”,描述了老子离开人间之际,有丹元之力未见成果,即指世事无常,苦短的年华不足以实现壮志。然而,老子仍能驭龙飞天,进入紫极宫,象征其超越尘世,得到永生。 颈联“下界红尘终在地,上方清气却随风”揭示出凡人与仙人之间生活的巨大差距:红尘俗世的牵绊终究无法脱离地面,然而仙人的清静之气却能随风飘扬。 尾联“险巇难断凭陵辈,惊得幽人满面红”则表达出诗人面对未知的仙界,既好奇又敬畏的心情。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对真理的追求始终是艰辛而令人振奋的。这首诗成功地传达了求道过程中的心态变化,使读者感同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老君离垢》是明朝著名医家、诗人王履在明洪武年间创作的诗作。此诗以道家思想为主题,表达出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明洪武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复杂多变,尤其伴随着皇权更迭、战乱频繁。作为一代名医和学者,王履的生活和事业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尽管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但他仍然坚持医学研究和诗歌创作。这首诗正是他在这段时期内心世界的反映。 在这首诗中,王履借用老子(老君)的形象,表达了对自己经历困境却依然保持纯洁无暇的品质的坚定信念。正如诗中所述:“浊水清清但起波,道人心上自无魔。”这句话意味着即使在充满诱惑和干扰的环境中,一个坚守正道的人也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信念使得王履在面对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波折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