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巨灵迹

标题包含
巨灵迹
掌形虽谬是天成,足迹镌来益可憎。真忘恼人禁不得,步将林里听松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履(1332年-?),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他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医学家、诗人、画家。 王履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医经溯洄集》是中医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手掌的形状虽然有所偏差,但这是天生的;脚印雕刻下来更让人讨厌。真的忘记了烦恼就忍不住了,漫步在树林里聆听松涛之声。
去完善
释义
1. 掌形:比喻巨灵的足迹。2. 谬:错误,指“掌形”并不符合人的手掌形状。3. 天成:自然形成。4. 镌:雕刻。5. 可憎:令人厌恶。6. 真忘:佛教用语,指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7. 恼人:使人烦恼。8. 禁不得:承受不住。9. 步将:漫步。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巨灵迹》中,王履以其独特的方式描绘了自然之美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诗的开篇以“掌形虽谬是天成”强调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即便是看起来像手掌的巨灵迹也是天然形成的。这种描述强调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美丽。然而,接下来的诗句“足迹镌来益可憎”却揭示了人类行为的破坏性。通过“镌来”这个词,诗人表达了人类在自然界的所作所为是多么令人厌恶。这种强烈的对比突显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持和谐的观念。 接下来的两句“真忘恼人禁不得,步将林里听松声”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诗意化表达。诗人提倡人们在树林间漫步,倾听松涛之声,以此来忘却尘世的烦恼。这种超脱尘世纷扰的做法,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人们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宁静的愿望。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为破坏的描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巨灵迹》是明朝诗人王履创作的一首描绘壮美景色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即明朝初期。在这段时间里,王履作为一位诗人、画家和医学家,游历了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为其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明朝初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了发展。诗人在此期间,一方面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上的融合使他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既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又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