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石关

标题包含
石关
裂石为关似洞门,天悭神秀此相分。不曾临涧先眠石,未暇登峰且看云。鸟哢只从中界断,松声专许上方闻。谁人更似周征士,不怕钟山孔氏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履(1332年-?),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他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医学家、诗人、画家。 王履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医经溯洄集》是中医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将石头劈开制作成洞穴般的大门,天赐美景让人心生敬意。还未到山涧就先欣赏了石头的美景,还没登上山顶就先观赏了天上的白云。鸟儿的声音在这里显得格外清晰,松树的声音在高山上才能听到。谁能像周征士一样,对钟山的美景毫不畏惧呢?
去完善
释义
1. 石关:王履描绘的裂石成洞的门形关卡。 2. 悭:吝啬,此处引申为大自然吝惜地分配这些美景。 3. 中界:山脉中央区域。 4. 孔氏文:指孔子撰写的《诗经·小雅·车舝》一诗中的“陟彼岵兮,瞻望父兮”两句,描述登上山顶时看见远方的家乡亲人。这里用孔氏文象征思乡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石关的景象。首先,通过“裂石为关似洞门”这句,形象地描绘了石关的自然景观,裂石而成的关隘犹如洞门一般,彰显了石关的独特风貌。随后,诗中提到了“天悭神秀此相分”,“悭”意为吝啬,这里表达了自然之神对于石关美景的恩赐,将无尽的神秀赋予了这一处地方。 在颔联中,“不曾临涧先眠石,未暇登峰且看云”,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描绘了石关景色的壮美。他并未直接描写涧水和山峰,而是以“眠石”和“看云”的形象来展现登山的历程以及自己陶醉于美景之中的心态。这种表现手法使得景物更具象化,同时也更加富有诗意。 接着,颈联“鸟哢只从中界断,松声专许上方闻”中,诗人进一步强调了石关环境的清幽。从鸟儿在树林间啼鸣的场景,到松林间传来的松涛之声,都体现了此处环境的宁静与舒适。诗人通过对鸟鸣、松声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 最后,尾联中的“谁人更似周征士,不怕钟山孔氏文”则是诗人以历史上的周征士自比,表达了对于石关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同行者无惧困难,勇敢攀登的精神的钦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朝洪武年间,江南才子王履因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而闻名于世。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后期,朱棣已夺得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永乐帝。在这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王履离开故乡苏州,踏上了漫漫的寻仙访道之旅。 他历经艰险,来到了山势险峻的石关。这里山峰高耸入云,山谷幽深莫测,景色壮丽而又令人敬畏。置身其中,王履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鬼斧神工,也激发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他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诗篇《石关》:“百步风生响,千峰雪立寒。路穿迷树迹,天入隐云端。涧底云随鹿,崖头日过猿。须知真僻壤,不是小桃源。”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石关壮美的自然景色,更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屈和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王履虽然身处动乱年代,却能通过诗歌找寻内心的平静,展现了一个文人墨客的风骨与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