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藤疑为蛇惕然
神伤山行深,杜子岂欺我。古藤屈蟠处,欲进还不可。李广石饮镞,于兹见么么。绛宫一方寸,天渊复冰火。可系竟何时,含羞涧边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灵深处备受困扰,杜甫的诗句是在欺骗我吗?古老的藤蔓曲折生长,想要靠近却又难以接近。李广射箭饮羽之处,在这里可见吗?心脏的这方寸之地,犹如天堂与地狱的交织。什么时候可以解脱呢?我只能在山涧边,带着羞涩的心情坐下。
去完善
释义
1. 神伤:精神受到创伤或打击。
2. 杜子:指唐代诗人杜甫,他常以描写山水的诗作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3. 欺:欺骗。
4. 屈蟠:曲折盘绕。
5. 李广:西汉名将李广,以射箭技艺高强著称。这里可能是比喻山中形状奇特的石头。
6. 石饮镞:字面意思是“石头上饮箭”,形容箭头射入石中的场景。
7. 么么:微小的意思,这里可能表示李广石饮镞的细节之处。
8. 绛宫:红色的宫殿,这里泛指美轮美奂的建筑。
9. 天渊:天上的深渊,用来形容极大的空间距离。
10. 冰火:寒冷的冰雪和炽热的火焰,这里用来比喻地形的高低落差。
11. 可系:可以系马的地方,即平坦的地方。
12. 涧边:山涧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深山的景色为背景,诗人王履在其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深思与感慨。
“神伤山行深,杜子岂欺我。”开篇诗人便表达出自己深入山中的神伤之情,并质疑杜子(即杜甫)是否欺骗了自己。
“古藤屈蟠处,欲进还不可。”诗人描述了在山中遇到的一棵古藤,这古藤缠绕盘曲,使人无法轻易通过,同时也象征着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阻碍。
“李广石饮镞,于兹见么么。”这里引用了李广射虎的典故,暗示诗人虽然感到困扰,但他仍然决心克服困境。
“绛宫一方寸,天渊复冰火。”这一联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他以“绛宫”来形容自己的心房,其中包含了各种情感,既有宽广的天渊,又有激烈的风暴。
“可系竟何时,含羞涧边坐。”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期待解决问题的心情,他希望自己能尽快解决这些困扰,却又在涧边害羞地坐下,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内心的挣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藤疑为蛇惕然》是明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履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正值王履在宫廷担任画师之时。
在这个时期,王履作为宫廷画院的成员,他的艺术创作受到了皇帝的重视和支持。然而,宫廷生活并没有让王履感到满足,他时常怀念故乡苏州的山水风光和民间风情。这首诗正是他在京期间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诗中,王履通过对古藤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渴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履的艺术才华,也展示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