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声蝉声相杂
悠扬樵音窅欻中,似将律吕与蝉通。出山一见皆平地,尚待朝南暮北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闲的砍柴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似乎把音调和蝉鸣融为了一体。走出山谷看到的一片平坦地面,还在等待着南来北往的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樵(qiáo):砍柴,此处指伐木声。
2. 窅(yǎo):消失,隐没。
3. 欻(xū):忽然。
4. 律吕(lǜ lǚ):古代音乐术语,律指确定音高的方法,吕指校正音律的器具。这里指乐音。
5. 通:连通,即融合在一起。
6. 朝(zhāo):日出时。
7. 暮(mù):日落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景象和氛围。首句“悠扬樵音窅欻中”,写出了山中砍柴人发出的悠扬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接下来一句“似将律吕与蝉通”,诗人以音乐中的“律吕”来形容蝉鸣,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敏感和对音乐的领悟。“出山一见皆平地”则表达了从山上下来的开阔视野,以及平地的无限风光。最后两句“尚待朝南暮北风”,似乎在说虽然下山就能看见平坦的大地,但仍然需要经历风吹雨打,方得始终。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示了一幅山间生活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履的《樵声蝉声相杂》作于明朝洪武年间(约公元1374年),此时期他刚辞官回乡,心境闲适。在洪武时期,历经元末战乱,社会逐渐稳定,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
诗人王履回到家乡,见到家乡的宁静景象,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触发了对自然、对生活的深深眷恋。于是他用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乡间田园的丰收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和谐自然的美好画卷。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