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树木翳密不能冠巾但科头上下然时被罥发
如此头颅已自休,但知疏懒送春秋。聊曾章甫趋南越,依旧华阳老故丘。暴露不愁萧察见,钓牵还动管宁羞。明朝试问庐蒲嫳,也过名山树下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因:由于
2. 树木翳密:形容树木繁茂浓密
3. 不能冠巾:无法戴上帽子
4. 但:只
5. 科头:不戴帽子
6. 上下:上下山
7. 然时:偶然的时候
8. 被罥发:被挂住头发
9. 已自休:已经停止劳作
10. 但知:只知道
11. 疏懒:懒散,不事劳动
12. 送春秋:度过岁月
13. 聊曾:曾经尝试
14. 章甫:古代一种礼帽
15. 南越:即岭南地区
16. 依旧:仍旧
17. 华阳:位于广东,这里代指岭南地区
18. 老故丘:回到故乡
19. 暴露:裸露在外
20. 不愁:不担心
21. 萧察见:被人看见
22. 钓牵:钓鱼的线
23. 管宁羞:以管宁为羞
24. 明朝:明天
25. 试问:试着询问
26. 庐蒲嫳:与作者同为岭南地区的人
27. 也过名山树下不:是否也经过名山下的树荫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因树木翳密不能冠巾但科头上下然时被罥发”,是明代诗人王履的一首描绘自己闲适生活的诗。诗中表现了作者隐居山林、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首句“如此头颅已自休”,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接纳。他明白自己的才能和志趣,选择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但知疏懒送春秋”,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生活方式——不过度追求名利,只是顺应自然,轻松度过每一天。
“聊曾章甫趋南越”一句,提及了诗人曾经出仕为官的经历,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官场,回到故乡。这与后面的“依旧华阳老故丘”相呼应,表明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暴露不愁萧察见,钓牵还动管宁羞”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自己隐逸生活的自信和自豪。他认为自己的这种生活状态不会让人看不起,反而会让人敬佩。
最后一句“明朝试问庐蒲嫳,也过名山树下不?”,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山水之趣的愿望。他希望有一天能与友人一起游览名山胜水,共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的生活描绘,展现了他潇洒脱俗的个性和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因树木翳密不能冠巾但科头上下然时被罥发》,由明朝诗人王履创作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在这首诗中,王履描述了自己在山林中游玩时,因为树木茂密而无法戴冠穿衣的情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繁茂与幽深,以及自己在这个环境中轻松自在的心情。
王履生活在明朝中期,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人墨客崇尚游山玩水、吟诗作画的生活方式。王履本人就曾多次参加文人雅集,与友人一起游览名胜古迹,创作了大量山水诗画作品。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