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
渭水载残日,金蛇烂西游。分光到岩阿,我我岩之幽。平田豁万里,紫烟日边浮。参差野人居,明灭芦花洲。复岭下回抱,攒峰上森稠。大松纷仰干,数至几万休。崇冈草一无,鳌背阔且修。扶藜立背端,烈烈长风遒。郁勃当此时,尚从随风流。壮观不可言,何山敢同仇。西方金屈蟠,气发难自收。化作神秀区,厌低四岳头。吾今幸何深,顿惬半世谋。明当过南峰,今宵且夷犹。寻诗志所历,一毛于九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夕阳洒满渭水,游龙漫游西游仙境。光线照耀着山岩深处,探索我心中的幽静世界。平坦的田野开阔无垠,紫烟在太阳的一侧浮现。参差不齐的山间小屋,明暗交错的芦苇丛。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参天的大松树,数不尽的几万株。高耸的山岗草木稀疏,广袤的海岛广阔而壮美。倚靠着拐杖站在山峰之巅,凛冽的长风吹过。此时的景色无比壮烈,依然能从风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壮观景象,其他山脉又怎能匹敌?金色的巨龙盘旋在西边的天空,那豪情壮志难以自已。化为神奇的美景,足以傲视四海五岳。我有幸亲临此处,满足了半生的愿望。明天我要攀登南边的山峰,今晚就先在这里驻足徘徊吧。寻找灵感记录一路的所见所闻,虽然只是冰山一角,却已经让我陶醉其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峰:指的是陕西华阴市的西岳华山主峰之一。
2. 渭水:即渭河,流经陕西省,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3. 金蛇:指落日余晖如蛇状横卧在天空中。
4. 岩阿:山岩曲折隐蔽之处。
5. 平田:平原上的田地。
6.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层形成的紫色烟雾。
7. 野人:指乡村百姓或隐逸之士。
8. 芦花洲:长满芦苇的花的岛屿。
9. 攒峰:密集的山峰。
10. 仰干:向上挺拔的树干。
11. 崇冈:高高的山岗。
12. 草一无:草木稀少的样子。
13. 鳌背:指华山的险峻山峰。
14. 扶藜:拄着藜木拐杖。
15. 烈烈:形容风声猛烈。
16. 崇冈:高高的山岗。
17. 浩浩:广大的样子。
18. 西方金屈蟠:指太阳即将落山。
19. 厌低:低于,位于下方。
20. 四岳:中国古时的四大名山,此处泛指其他高山。
21. 幸何深:庆幸到了极点。
22. 顿惬:立刻感到满足。
23. 南峰:指华山的南峰,也是华山的主峰之一。
24. 夷犹: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25. 一毛于九牛:指作者自己在一处名胜所作的诗文微不足道。
去完善
赏析
王履的这首《西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渭水和金蛇作为背景,将阳光洒落在山峰和田野之间,突出了西部风景的独特魅力。在诗中,作者通过对平田、紫烟、野人居住的地方以及大松、崇冈等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立体而丰富的自然景象。而“大松纷仰干,数至几万休”则形象地展现了松树的生长茂密和千姿百态。
诗人站在山顶之上,感受到了烈风的力量,也寓意着大自然的雄伟壮观难以言表。同时,他也通过对比其他山峰的气势,来突显西峰的独特之处。在这首诗歌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自己有幸欣赏到此美景的感慨,并表示将继续探索更多美丽的风光。
整首诗格调雄浑,意境开阔,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出他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洪武初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以后,王履成为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画家和诗人。他在游览华山的过程中,偶然间发现了华山的西峰,被其壮观景色深深吸引,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西峰》。
在这个时期,中国明朝刚刚建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正在逐步恢复正常。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王履选择出游华山,一方面是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想借助山水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华山是中国的一座名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西峰是华山的最高峰,海拔2154米,峻峭险要,景色壮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好地方。
王履在游历过程中,被西峰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内心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借这首诗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他也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