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古别

标题包含
古别
长道何年祖軷休,风帆不断岳阳楼。 佳人挟瑟漳河晓,壮士悲歌易水秋。 九帐青油徒自负,百壶芳醑岂消忧。 至今长乐坡前水,不啻秦人怨陇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宿(995年-1067年),字武平,北宋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胡宿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历任地方官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感慨的古诗。我将它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漫长的道路何时才能走到尽头?船只络绎不绝地在岳阳楼下行驶。 美丽的女子在漳河边弹奏着琴瑟,壮士则在易水的秋天里唱着悲壮的歌。 即使有豪华的油灯,也只能感到自己的孤独;再多的美酒,又怎能消除心中的忧愁? 如今的长乐坡前的河水,就像秦人抱怨陇头的遥远一样,充满了无尽的思念。
去完善
释义
1. "祖軷":古代出行前祭祀路神的行为。 2. "岳阳楼":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的著名古建筑,历史上许多文人在此留下诗篇。 3. "佳人挟瑟漳河晓":漳河,即漳水,源出河南省林县南太行山麓,流经河北、河南二省。"挟瑟"指的是弹奏琴瑟。这里指代的是在漳河边上佳人的抚琴声。 4. "壮士悲歌易水秋":易水,发源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部山区,向东南流入大清河。这句诗用了荆轲刺秦王的历史典故,意味着离别中的壮士豪情与悲伤。 5. "九帐青油徒自负":青油,一种照明燃料。这句诗描述了诗人自己的处境,虽有壮志,但无法施展。 6. "百壶芳醑岂消忧":芳醑,指美酒。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用饮酒也无法消除离别的忧愁。 7. "至今长乐坡前水":长乐坡,指陕西泾阳至三原之间的官道,因汉昭帝在此修建陵墓而得名。这里的水指的是与友人分别时的泪水。 8. "不啻秦人怨陇头":不啻,如同;陇头,指甘肃陇山一带。这句诗暗含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古别》是南宋诗人胡宿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慨。 首联“长道何年祖軷休,风帆不断岳阳楼”,通过描绘长江沿岸的风景,引出别离的主题。祖軷,即古代出行前的祭祀仪式。诗人想象古人告别时的场景,表达自己对离别的哀愁。岳阳楼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送别地点,让读者感受到离别的沉重氛围。 颔联“佳人挟瑟漳河晓,壮士悲歌易水秋”,用两位历史人物来表达离别之情。佳人以瑟声寄托哀思,壮士则以悲歌抒发壮志。漳河、易水皆为古代送别之地,更增添了别离的伤感气氛。 颈联“九帐青油徒自负,百壶芳醑岂消忧”,通过对青油、芳醑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虽然这些礼物无法消除离别的忧愁,但诗人仍愿为友人尽力分担。 尾联“至今长乐坡前水,不啻秦人怨陇头”,借长乐坡之水表达对离别的无奈与惋惜。秦人怨陇头,出自《乐府·陇头歌辞》,表现了民间流传的离别情感。诗人以此表达对离别的深深感慨。 总之,《古别》这首诗歌以其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悲壮的离别画卷,使人们感受到了离别的沉重与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别》是唐朝诗人胡宿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 在贞元年间,唐朝国力逐渐衰弱,边疆战乱不断,政治腐败严重。胡宿作为一位文人,对这个时代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悟。他在诗中写道:“悠悠三十载,复此别桥津。”表达了时光荏苒、世事沧桑的感慨。 在这一时期,胡宿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曲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触犯权贵被贬谪。这种遭遇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对朝廷的腐败现象深感痛心。在诗中,他通过对故乡山川、风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古别》这首诗歌展现了胡宿在贞元年间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抒发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代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