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沉醉东风_蔬圃莲池药
蔬圃莲池药阑,石田茅屋柴关。俺这里花发的疾,溪流的慢,绰然亭别是人间。对着这万顷风烟四面山,因此上功名意懒!
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
昨日颜如渥丹,今朝鬓发斑斑。恰才桃李春,又早桑榆晚,断送了古人何限?只为天地无情乐事悭,因此上功名意懒!
郭子仪功威吐蕃,李太白书骇南蛮。房玄龄经济才,尉敬德英雄汉,魏徵般敢言直谏。这的每都不满高人一笑看,因此上功名意懒!
苫茅屋白云数间,睡芸窗红日三竿。远近村,高低涧,把人我是非遮断。阆苑蓬莱咫尺间,园此上功名意懒!
万言策长沙不还,六韬书云梦空叹。只为他进身的疾,收心的晚,终不免有许多忧患。见了些无下梢从前玉笋班,因此上功名意懒!
笔砚琴书座间,松筠梅菊江于。欢有余,春无限,绰然亭只疑在天上。万事无心一钓竿,因此上功名意懒。
寄阅世道人侯和卿
披一领熬日月耐风霜道袍,系一条锁心猿拴意马环绦。穿一对圣僧鞋,带一顶温公帽,一心敬奉三教。休指望做神仙上九霄,只落得无是非清闲到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片翻译为现代优雅的白话文如下:
蔬菜花园里的莲花池塘,石头田地间的茅草小屋。在这里花儿开得疾,溪水流淌得慢,绰然亭犹如人间的仙境。面对着这片广阔的风烟和四周环绕的山峰,所以失去了追求功名的欲望。
想起了班超独自飘零在玉门关外,楚灵均在江边憔悴的身影。还有李斯的忠诚与悲痛,陆机的悲伤与感慨,张柬之在老年时所遭受的不幸。这些人和事都让苏轼多次被贬,所以失去了追求功名的欲望。
昨日还像颜色鲜艳的美玉,今天头发就已经斑白。春天刚刚到来,但很快就会结束,这将断绝多少古人的希望?只是因为天地的无情和快乐难以获得,所以失去了追求功名的欲望。
郭子仪的武功威慑吐蕃,李太白的诗震撼南蛮。房玄龄的经济才华,尉敬德的英雄气概,魏征的直言不讳。这些人都不被高人看得起,所以失去了追求功名的欲望。
茅草屋里几朵白云,窗户里阳光照耀。近处的村庄,高低不平的山涧,将人与人之间的纠纷隔断。仙境般的蓬莱岛仿佛就在眼前,所以我不再追求功名。
当年的长沙太守贾谊没有回京,他写的《六韬》也化作了空叹。因为他升官太快,收回野心太晚,最终难逃许多忧虑。看到了那些早年飞黄腾达的人们结局悲惨,所以失去了追求功名的欲望。
书房里有笔墨纸砚,山间有松竹梅菊。快乐无边,春光无限,绰然亭就像天上的仙境。不再关心世事,只想悠然地垂钓,所以不再追求功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双调:曲牌名。
2. 沉醉东风:曲牌名。
3. 蔬圃莲池药阑:描述田园生活的场景。
4. 石田茅屋柴关:指简朴的田园生活。
5. 花发的疾,溪流的慢:花开得快,水流得慢。
6. 绰然亭:位于济南大明湖畔,为元代著名文人、书画家赵孟頫所建,意为超脱世俗纷扰,保持高尚情操。
7. 万顷风烟四面山:形容周围环境优美。
8. 班定远:即东汉班超,曾封定远侯,出使西域,后被任命为玉门关都护。
9. 楚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字,曾担任楚国大臣,后流放江南江边,作《离骚》等诗篇。
10. 李斯有黄犬悲:秦朝丞相李斯临刑前与其子抱头痛哭,因牵黄犬出上蔡东门追猎为后世传诵。
11. 陆机有华亭叹:西晋文学家陆机被谗遇害前在听到风吹树叶之声时感叹时光易逝。
12. 张柬之:唐朝宰相,晚年受武三思排挤,流放泷州,忧愤而死。
13. 苏子瞻:北宋文学家苏轼,曾多次被贬谪。
14. 郭子仪:唐朝名将,平定“安史之乱”,曾任太尉,寿终正寝。
15. 李太白:唐朝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
16. 房玄龄:唐朝宰相,协助唐太宗治国安邦,功勋卓著。
17. 尉敬德:唐朝开国功臣,曾任右武侯大将军,谥号忠武。
18. 魏徵般:唐代贞观名臣,敢于直言劝谏唐太宗。
19. 昨日颜如渥丹,今朝鬓发斑斑:形容人生短暂,容颜易老。
20. 恰才桃李春,又早桑榆晚:表示时间流逝很快。
21. 鄯茅屋白云数间,睡芸窗红日三竿:描绘隐居田园的生活。
22. 篷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仙境。
23. 长沙不还:西汉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离世。
24. 六韬书云梦空叹:战国吕尚编写的兵书《六韬》中的荆轲刺秦未果。
25. 无下梢:没有好的结局。
26. 玉笋班:朝廷官员,原指汉武帝时选拔人才的地方官署。
27. 披一领熬日月耐风霜道袍,系一条锁心猿拴意马环绦:表示道士清心寡欲的生活。
28. 温公帽:宋朝司马光的头巾。

去完善
赏析
本曲由张养浩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事业的倦意。首句描绘了蔬圃莲池药阑的美景,作者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以自然界的风烟、山水为背景,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接下来,曲子通过列举历史人物的故事,进一步强调功名利禄的无常,以及对世事炎凉的心灰意冷。最后,作者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画卷,表达了自己渴望过上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整首曲子语言优美,寓意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双调】沉醉东风_蔬圃莲池药》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319年至1329年之间,正是元朝政治腐朽、民生困苦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张养浩因看不惯官场黑暗,辞官归隐,寄情山水,过上了悠闲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在田野间漫步,观察自然景象,感受劳动人民的艰辛和生活的乐趣。
在创作这首曲时,张养浩已经对时代的疾苦有了深刻的了解。他对农民辛勤耕耘的情景深感同情,同时也为他们的生活充实而感动。于是,他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诗歌之中,通过描绘蔬圃、莲池、药圃等景象,展现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