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月二十八日书怀

标题包含
三月二十八日书怀
惜春将尽自徘徊,巷馆残阳户半开。 芳树更无鶑舌语,故巢空有燕归来。 音书杜绝家千里,愁愤消磨酒一杯。 地狭长沙何所适,行谣方忆摘杨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田锡(940年-1004年),字表圣,号碧落子。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田谏议”。 田锡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后周显德年间,田锡中进士,历任县令、监察御史等职。入宋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珍惜春天即将结束,我在原地徘徊不前,巷子里的老建筑沐浴在夕阳余晖中,门扉半掩着。曾经繁花似锦的树木间已听不到黄莺的歌声,故地重游时只有归燕带来慰藉。离家千里阻隔,音信全无,我只能借酒消愁。在这狭小的地方,我该如何适应生活?不禁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民谣:“新摘的杨梅,甜又酸。”
去完善
释义
1. 惜春:珍惜春天,指春天的结束。 2. 将尽:即将结束。 3. 徘徊:犹豫不决,来回走动。 4. 巷馆:小巷里的驿站。 5. 残阳:夕阳,晚霞。 6. 户半开:门户半开,形容门户未完全关闭的状态。 7. 芳树:花树。 8. 莺舌语:指莺鸟的叫声。 9. 故巢:旧时的巢穴,这里指燕子原来的家。 10. 燕归来:燕子回来。 11. 音书:书信,信息。 12. 杜绝:断绝。 13. 家千里:距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地方。 14. 愁愤:忧愁与愤怒。 15. 消磨:消耗,度过。 16. 一杯:一次饮酒的量。 17. 地狭长沙:指狭长的土地和长沙地区。 18. 何所适:去往何处,指没有合适的地方去。 19. 行谣:边走边唱。 20. 方忆:刚刚想起。 21. 杨梅:一种水果,这里指田锡回忆起家乡的杨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即将结束时的心情为主题,表达诗人田锡的思家之情和对春天的留恋。诗人在巷馆中看到残阳映照下的门户半开,感受到春天的消逝和环境的冷清。接下来,诗人提到“芳树更无鶯舌语,故巢空有燕归来”,借莺鸟不再啼鸣、燕子独自归巢的场景描绘出春光已逝的画面,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诗人接下来提及离家千里、音信隔绝的状况,表现了其强烈的思家之情。诗人用饮酒来缓解内心的愁苦,却无法完全消除这种情感。诗人最后用地狭长沙地区的人们采摘杨梅的场景作为结句,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迷茫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月二十八日书怀》是北宋著名文人田锡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998年,即宋太宗至道二年。 在这一年里,田锡刚刚被任命为御史中丞,负责监察朝廷官员的行为举止。然而,他在这个职位上却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方面,他发现朝廷中存在许多贪污腐败的现象,这让他深感忧虑;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自己的直言不讳可能会招致其他官员的不满和排挤。因此,在这首诗中,田锡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此外,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向宋朝过渡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然而,宋太宗赵炅即位后,力图改变这种局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官僚机构、选拔人才等,试图恢复国家的繁荣。然而,这些改革措施的成效并不明显,田锡作为一位正直的文人,对此感到痛心疾首,这也是他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