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韩丕进士

标题包含
寄韩丕进士
嵩室乱峰三十六,嵩阳今复住何峰。 已因诗好声名出,却为情高仕进慵。 白鸟白云秋色树,水南水北月明钟。 逍遥自得闲吟兴,谁识夫君是卧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田锡(940年-1004年),字表圣,号碧落子。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田谏议”。 田锡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后周显德年间,田锡中进士,历任县令、监察御史等职。入宋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群山环绕的嵩山之中,有三十六座高峰错落有致。其中的嵩阳山峰如今又居于哪一座呢?你因才华横溢的诗篇而名扬四海,却因品格高尚而不愿追求名利。 蓝天中飞鸟翱翔,白云悠悠;秋日里树木染上了金黄,水南水北之间的钟声回荡,宛如明月般明亮。生活悠然自得的你乐于闲吟,又有谁能想到这位才子曾是隐逸山林的卧龙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嵩室:即嵩山,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国五岳之一的中岳,也是道教的圣地。 2. 嵩阳:指嵩山的南面,也就是阳面。 3. 仕进:指做官,谋求官职。 4. 白鸟:白色的鸟类,这里用来形容天上的白云。 5. 水南水北:指南方和北方的水流。 6. 卧龙:比喻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这里用来称赞韩丕的才能和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韩丕进士之间的深厚友谊。首联以嵩山三十六峰开篇,隐喻两人在学识上的广泛涉猎和深厚积淀;“今复住何峰”则暗示两人共同的理想和抱负。颔联通过赞美韩丕的诗歌才华和高尚品质,表达出对朋友的敬意和钦佩。颈联借白鸟、白云、秋色树、水南、水北、月明钟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致远的生活意境,表现出诗人与韩丕在学术、艺术和哲学上的共鸣。尾联以“卧龙”作比,揭示了韩丕潜在的才华和尚未被世人认识的才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朋友深深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格调高雅,充分展示了田锡作为诗人的独特风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寄韩丕进士》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政治家田锡的作品。该诗创作于公元983年前后,也就是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时,田锡正担任右谏议大夫一职,负责向皇帝进谏建议和评议时政。这一时期,田锡积极关注国家政治和社会民生问题,多次上疏提出改革意见。他的观点得到了皇帝的重视,为当时的政治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个时代,科举制度已经在中国发展了近千年,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田锡本人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因此他对科举制度的看法较为成熟。他认为科举应该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才,而不是仅仅看重文学修养。这种观念在他的诗中得到体现,如对韩丕的赞美,表达了对他才学的认可和对科举制度的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