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
南村北村布谷鸣,家家陇头催出耕。
道逢田父喜相语,四十三个春水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村的北村传来布谷鸟的叫声,家家户户在田埂边开始耕种。路上遇到农民们高兴地交谈,今年已有43个春天来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晁公溯:南宋文学家,字子西,其诗风典雅,善于描绘田园风光。
2. 南村北村:指南方的村庄和北方的村庄。
3. 布谷:一种鸟名,又名杜宇、杜鹃,因其叫声似“布谷”而得名,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4. 陇头:指田间的小土坡。
5. 田父:指农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农家生活中熟悉的场景,通过对“布谷鸟”的观察及所闻,反映了农家生活的辛勤和希望。诗人借“布谷鸟”的叫声暗寓农民劳作的身影,突出了农耕文化的主题。同时,通过“家家陇头催出耕”的描写,展现了春耕的繁忙景象,使人仿佛看到农民们耕作的身影。
诗中还写道“道逢田父喜相语”,表现出行人之间的友善与交流,并由此引出了“四十三个春水生”这一佳句。该句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蓬勃生机,更预示着一个丰收年景的到来。整首诗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与大自然紧密相连,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农村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布谷》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中期。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南渡后的时代,北方领土丧失,南方成为了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此时,南宋社会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晁公溯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晁冲之曾任宋朝国子监主簿,本人亦能文善武。他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一方面,他受到儒家教育的影响,希望为国为民尽忠;另一方面,他对现实中的种种弊端和不公感到痛心疾首。这种矛盾的心境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形成了深沉而真挚的情感基调。
在《布谷》这首诗中,晁公溯通过对布谷鸟的描绘,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通过布谷鸟的叫声,联想到农民耕种的辛苦,以及战争带来的灾难。他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关注,共同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