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晴

标题包含
雨晴
西风送残雨,吹尽簷际滴。 稍稍江流清,湛此千顷碧。 云收天倚盖,山静月衔壁。 秋容日夕佳,真欲慰北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 西风吹走了细雨,屋檐上的水滴也被吹干了。江水清澈,广阔的湖面呈现出一片碧绿。天空中的云朵渐渐散去,月亮在山峰背后挂着。傍晚的景色如此美好,真能安慰离家的旅人。
去完善
释义
《雨晴》的注释如下: 1. 晁公溯:南宋诗人。 2. 西风:指的是秋风。 3. 簷际滴:屋檐上的水滴。 4. 稍稍:逐渐。 5. 江流:指江河的水流。 6. 湛:使……显得清澈。 7. 千顷碧:形容江水辽阔如千顷绿色的稻田。 8. 天倚盖:比喻天空如车盖一样覆盖大地。 9. 月衔壁:月亮挂在墙壁上。 10. 秋容:秋天的景色。 11. 日夕:傍晚。 12. 真欲:确实想要。 13. 北客:北方来的旅客,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
去完善
赏析
《雨晴》是宋朝诗人晁公溯创作的一首描绘雨后景象的诗。诗歌以西风、残雨、江水等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现了雨过天晴的美好画面。下面是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西风送残雨,吹尽簷际滴”描绘了风雨过后,西风吹散了檐前的雨滴,给人以清爽的感觉。这样的描写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景象之中。 接着,诗人写道:“稍稍江流清,湛此千顷碧。”这句诗描述了雨水冲刷后的江水变得更加清澈,整个水面呈现出一片碧绿的景象。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宁静致远。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又以云、天、山、月等景物为背景,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美景。其中,“云收天倚盖,山静月衔壁”两句尤为出色。这里的“倚盖”和“衔壁”分别形象地描绘了天空和月亮的形态,既体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又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写道:“秋容日夕佳,真欲慰北客。”这句诗意味着在这样的美好景色中,北方的游子也会感到宽慰和愉悦。这也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雨晴》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雨过天晴的自然美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宋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晴》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雨后初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晁公溯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金国入侵中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这个时期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人墨客,他们通过诗歌抒发胸臆,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晁公溯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晁公溯的人生经历也是曲折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时政而被罢免。这使得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百姓的关爱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雨晴》这首诗中,晁公溯通过对雨后初晴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作者在困境中的乐观心态和坚韧意志。总的来说,《雨晴》这首诗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是一首具有浓厚时代背景和个人特色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