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越山见梅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还未到来时,无法在崎岖的山路上携带美酒。身体依旧消瘦。夜色渐深,天气转冷。无尽的哀愁,难以向风倾诉。行人已经离去。春天消逝,心中的喜悦逐渐消散。在这寂静的山谷中,唯有横笛的声音回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越山:指浙江绍兴一带的山。
2. 千岩路:形容山路险峻。
3. 瘦还如许:形容梅花依然清瘦的样子。
4. 天寒处:天气寒冷的地方。
5. 新愁:新的忧愁。
6. 风前语:在风中说话。
7. 春素:春天的白色花朵。
8. 横笛空山暮:形容在山中吹奏横笛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点绛唇·越山见梅》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通过对越山见梅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期盼和无奈的离愁。
首句“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点明了春天还未到来,难以享受到春意盎然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在等待春天的到来,希望借此机会缓解内心的惆怅。紧接着的“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描绘了梅花在寒风中的坚韧,虽然消瘦却依然傲立风雪,体现了梅花的高洁品质。
下阕则转为伤感的情绪。“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表现出了词人因离别而产生的无尽哀愁,这种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深藏于心。随后两句“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更是传达了词人对离去的行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首词通过描绘越山的梅花,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以及离愁别绪的情感。词人以精湛的技艺,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越山见梅》是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具体年份尚无明确记载。在吴文英所处的时代,宋朝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疆土分裂,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吴文英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少年时家道中落,后来进入官场,却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他曾数次被贬谪,流落江湖,生活艰辛。尽管如此,吴文英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关心民生疾苦,用自己的才华为国家效力。
吴文英的作品以婉约细腻著称,他在创作这首词时,正值人生低谷。越山的梅花成为了他心灵的寄托,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