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宫
人去西楼雁杳。
叙别梦、扬州一觉。
云澹星疏楚山晓。
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
细织就、霜丝多少。
说与萧娘未知道。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离去,楼台西向,大雁也消失了踪影。在扬州的梦里,我们诉说着分别的往事。楚山的早晨,云雾淡漠,星辰稀疏。我们在河桥上倾听鸟儿的啼鸣,还未说完的话语。秋雨中的蟋蟀声音早早地响起,它们细细地编织着霜般的白发,这多少让人忧愁。我想告诉那位萧娘,但她可能并不了解。我们在长安,面对秋天的灯火,有多少人能承受岁月的沧桑呢?
去完善
释义
1. 西楼:指高楼,这里代指居所。
2. 扬州一觉:指梦境,扬州代指梦境中的美好时光。
3. 云澹星疏楚山晓:楚山,指楚国的山川;澹,宁静;星疏,星星稀疏,形容天空明亮。
4. 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乌,指乌鸦;河桥,指河边的桥梁;话未了,表示谈话还没有结束。
5. 雨外蛩声早:蛩,指蟋蟀;雨外,指雨后的夜晚。
6. 霜丝多少:霜,指白发;丝,指头发;多少,表示头发的多少。
7. 说与萧娘未知道:萧娘,指女子;未知道,表示她们无法理解。
去完善
赏析
《夜游宫》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作,以游子的乡愁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这首词中,吴文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游子归乡图。
上片开篇即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人去西楼雁杳”,离别人已离去,楼上的大雁也飞走了,这些意象都传达了一种离别之苦。接下来“叙别梦、扬州一觉”,表达了作者在梦中回到了故乡扬州,这一梦仿佛让离愁暂时得到了缓解。然而,梦境终究会醒,“云澹星疏楚山晓”,天空中的云彩已经消散,星星也稀疏了,楚山的黎明即将来临,离愁又重新涌上心头。
下片继续描绘离愁。“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鸟儿在河桥上啼叫,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无奈。而作者与萧娘(指故乡的亲人)的话还没有说完,离别就已经来临。“雨外蛩声早”,雨后的蟋蟀叫声早早地响起,这声音让人更加感到孤独和寂寞。最后“细织就、霜丝多少”,表达了岁月如梭,时光在离别和思念中流逝,头发也逐渐变白,这正应了那句“人生白发,岁月无情”的感慨。
整首《夜游宫》以游子归乡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种思念之情,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团聚的期待。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宋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游宫》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40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金兵入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吴文英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原本是浙江杭州的一位书生,因为战乱,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这些都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金兵的入侵使得国家的命运更加岌岌可危。在这种背景下,吴文英的词作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切,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