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东风第一枝·倾国倾城

标题包含
东风第一枝·倾国倾城
倾国倾城,非花非雾,春风十里独步。胜如西子妖绕,更比太真澹泞。铅华不御。漫道有、巫山洛浦。似恁地、标格无双,镇锁画楼深处。 曾被风、容易送去。曾被月、等闲留住。似花翻使花羞,似柳任从柳妒。不教歌舞。恐化作、彩云轻举。信下蔡、阳城俱迷,看取宋玉词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约生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卒于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前后。 吴文英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从事过幕僚、县...查看更多
阿拉那不
去完善

译文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绝色佳人,她的美貌使得百花失色,杨柳嫉妒。她的气质非凡,仿佛来自仙界的仙子。这位女子如同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有着无人能及的魅力,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翻译成优雅的现代白话文如下: 这位美人的容颜举世无双,她的美丽既不是花朵也不是烟雾,她在春风中独步,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她比西施更加迷人,比杨贵妃更加淡雅。她的美貌无法用言语形容,仿佛是巫山神女和洛水女神的结合体。她的风度翩翩,令人陶醉。她的存在使得其他的花朵都失去了颜色,她的风采让柳树也自愧不如。她不去跳舞也不唱歌,生怕自己的美貌会化作彩霞随风飘去。她的魅力使得下蔡和阳城的男子都为之痴迷,连宋玉这样的才子也为她写词赋诗。
阿拉那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倾国倾城:形容女子美貌无比。 2. 西子:指古代美女西施。 3. 太真:指唐代美人杨玉环,曾为贵妃。 4. 巫山洛浦:分别指古代传说中的女神瑶姬和洛神。 5. 风:指风吹散的容颜。 6. 月:指月光映照下的美貌。 7. 花羞:意指花朵也为之害羞。 8. 柳妒:意指柳树也心生嫉妒。 9. 下蔡:春秋时期陈国的地方。 10. 阳城:古代地名,泛指中国北方。
阿拉那不
去完善
赏析
《东风第一枝·倾国倾城》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作。这首词以“倾国倾城”为主题,描绘了一位犹如仙女般美丽的女子形象。词人在作品中巧妙地将女子与自然界的美景相融合,展现了她的高贵典雅和不凡气质。 上片通过“胜如西子妖绕,更比太真澹泞”的比喻,将这位女子的美貌与古代美女西施和王昭君相比拟,强调了她的超凡脱俗之美。接着又以“铅华不御”一句,表达了她清新自然的丽质。在描述女子时,词人以“标格无双,镇锁画楼深处”为总结,进一步突出了她的端庄大方和与众不同。 下片则通过“曾被风、容易送去。曾被月、等闲留住”的描写,暗示了女子命运的波折,以及她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的从容淡定。接下来的“似花翻使花羞,似柳任从柳妒”则描绘了女子那超凡的魅力,使得周围的鲜花和柳树都为之自愧不如。结尾的“不教歌舞。恐化作、彩云轻举”则表现了词人对这位女子的敬仰之情,认为她如此美好,不能轻易地让她参与世俗的歌舞表演,否则便会如仙子般飘逸而去。最后,以“信下蔡、阳城俱迷,看取宋玉词赋”收尾,暗示了这位女子的美丽足以让世人沉醉其中,就像观赏一首优美的词赋一样。
阿拉那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风第一枝·倾国倾城》是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后期,正值金兵南侵、朝廷昏庸无道之时。 在这个时期,吴文英生活困顿,郁郁不得志。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因此一生都在漂泊之中。然而,他的才华却得到了许多人的赏识,其中包括一些权贵和文人墨客。 在吴文英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已经腐朽不堪,皇帝昏庸无能,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而金兵的南侵,更是使得国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吴文英的词作往往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在这首《东风第一枝·倾国倾城》中,吴文英通过对一位美丽女子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他以倾国倾城的女子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的繁荣与衰败,以及人民的痛苦与挣扎。
阿拉那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