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竹
渭川分一种,亲植隠岩东。
有实终来凤,无心自化龙。
疏阴留夜月,清韵起秋风。
待养鼇竿就,沧溟作钓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渭水之源有一棵特别的柳树,它被种植在隐蔽的山洞东边。这棵树具有神奇的力量,每当凤凰飞来时,它会展现出非凡的吸引力。尽管它并不刻意追求,但它却自然的吸引着众多神奇的生物。当夜幕降临,柳树的影子投射在地上,宛如留下了一轮明月;而它的清新之韵又在秋风中摇曳生姿。等到它的树干变得坚固,就可以制成鱼竿,那时的我将能在大海中畅游,成为一位无忧无虑的垂钓之人。
去完善
释义
《养竹》:这是一首描述竹子的诗歌,作者是宋代文人吴可。
1. 渭川: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中部。
2. 隐岩:指隐藏在山石之间的地方。
3. 有实:这里指竹子结实,象征着吉祥。
4. 终来凤:“终”表示最后的结果;“来凤”寓意招致凤凰。
5. 无心自化龙:形容竹子自然生长,能够寄托人的精神追求。
6. 疏阴:指竹林的稀疏阴影。
7. 留夜月:月亮在竹林中留下光辉。
8. 清韵:形容竹子清雅的气质。
9. 起秋风:风吹过,竹子随风摆动。
10. 待养鳌竿就:鳌竿指钓鱼竿;"就"为准备、完成之意;整个句子意味着等待竹子长成钓鱼竿。
11. 沧溟:海洋,这里表示广阔的世界。
12. 作钓翁:以钓鱼翁的方式,过着隐逸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养竹为题,诗人寄情于竹,表达了隐居生活的理想与追求。首联描绘了诗人在山岩东边亲手种植的竹子,体现了竹子的坚韧品质;颔联用“终来凤”和“自化龙”两个典故,赞美了竹子的神奇特性,同时也寓意着诗人的才情横溢;颈联则通过描绘竹子在夜晚的阴凉和秋天的清风中摇曳生姿,展现了竹子的高雅风韵;尾联则以等待竹竿长成,跃身沧海,成为一名垂钓者的意象,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养竹》是南宋时期诗人吴可在他闲居期间创作的。这首诗描绘了他在闲暇之余,关注自然界中的竹子生长,体验到了古人爱竹的传统风尚。这首诗通过观察竹子的生活习性,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创作此诗时,吴可正值人生低谷,生活困顿,但他并未因此陷入消极情绪,反而转向追求心灵的安宁与自由。此时的他移居浙江一带,并流连于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因而,他的诗歌在抒写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
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的南宋正处于战乱频仍的时期,朝政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尤为严重。然而,江南地区的秀美景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们心灵上的慰藉,因此出现了大量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词作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吴可的《养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