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个庆典的夜晚,即使在偏远的地区,人们也共同庆祝。感激皇上的深厚恩泽,让这里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大家谈论着丰收的景象,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宴会设在山水之间,菊花香气弥漫。众人品味美酒佳肴,赏尽美好风光。有人回忆起古代的酒祭故事,不禁笑出声来。晚宴结束之时,大家向天神致谢,期待未来更加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锡宴:指皇帝赐宴。
2. 穷荒:贫瘠的边疆地区。
3. 百日泽:指皇家的恩典。
4. 人谣洽:百姓的和气融洽。
5. 临风:迎着风,此处意指诗人饮酒时所处的环境。
6. 座移山色在:形容山景仿佛随着宴席而移动。
7. 投醪:指古代越王勾践犒劳将士的故事。
8. 落帽:指孟嘉落帽的典故,比喻文士的雅量。
9. 命烛:点燃蜡烛,表示时间已至深夜。
10. 三官:天上的三位神仙,这里泛指天神。
去完善
赏析
《重阳宴集同用寒字》是唐代诗人张登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宴会的热闹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联“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描述了在重阳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人们都在共同庆祝。这里的“锡宴”是指皇帝赐宴,表达了皇帝的恩泽。
颔联“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进一步强调了皇帝的恩情,就像秋天的雨水一样滋润着万物。这里的“九秋”指的是秋天,也象征着成熟和收获。
颈联“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描述了宴会上的气氛,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品尝美酒佳肴。这里的“望气”是指观察气象,而“谣洽”则是指人们的歌声和交谈。
尾联“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里的“投醪”是指把酒倒入河中,表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落帽”则是指王羲之在重阳登高时,因风吹落帽子而不觉,表现了他的豪放不羁。最后两句则是说,在夜晚来临时,大家需要点燃蜡烛,共同举杯感谢上天的恩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宴会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阳宴集同用寒字》是唐代诗人张登的一首咏怀之作,创作于重阳节当天。重阳节这天,文人墨客们齐聚一堂,登高赏景,饮酒赋诗,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张登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御史,后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最终被贬为地方官员。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刚正不阿的品质,关心民生疾苦,深受百姓爱戴。
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登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渴望和对民众安定生活的期盼。这首诗成为那个特殊时期的典型代表,展示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