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泛舟得迟字
令节推元巳,天涯喜有期。初筵临泛地,旧俗祓禳时。
枉渚潮新上,残春日正迟。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
风鹢今方退,沙鸥亦未疑。且同山简醉,倒载莫褰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时光推移到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我们终于得以在天各一方的远方欢庆佳节。首次的筵席设在河畔之地,这是依据古老习俗来进行祈福仪式的时刻。
此刻新涨的水面在弯曲处显得尤为明显,而春天却已走到了尾声。竹林中的歌声婉转动听,如同那《竹枝词》所描绘的美好景象;桃花瓣飘落在江面,就像是对着远方的亲人诉说别离。
如今轻舟已经退去,湖面上的沙鸥也没有了警惕之心。让我们尽情地痛饮吧,就像当年的山简一样,即使喝得烂醉如泥也不必担心有人掀开车帘偷看。
去完善
释义
1. 令节:指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2. 元巳:清明节前一天。
3. 天涯:指远离故乡的地方。
4. 初筵:指举行宴会的日子。
5. 临泛地:指举行水上宴会的地方。
6. 旧俗:指古代的习俗。
7. 祓禳:指古代的一种驱邪活动。
8. 枉渚:指弯曲的河岸。
9. 潮新上:指潮水刚刚上涨。
10. 残春:指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11. 日正迟:指太阳刚刚升起。
12. 竹枝游女曲:指古代妇女在竹枝上的歌舞表演。
13. 桃叶渡江词:指古代的一首歌曲,歌词讲述了一个名叫桃叶的女子渡江南下的故事。
14. 风鹢:指一种大型的水鸟,也叫鹢鸟。
15. 沙鸥:指一种小型的水鸟,也叫鸥鸟。
16. 山简醉:指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叫山简的官员因为醉酒而被人嘲笑的故事。
17. 倒载:指把衣服脱掉,表示喝醉了酒。
18. 莫褰帷:指不要掀开车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春天上巳节这天划船游玩的场景。诗的开篇点明了时令、节日和欢聚的气氛。接下来描述了宴会地点和习俗,暗示了春天的美好时光。诗人以“枉渚潮新上,残春日正迟”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色融入诗歌中,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画卷。
接下来的诗句“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民间风俗。诗人借用“竹枝游女曲”的典故,表达了对民间音乐的热爱;而“桃叶渡江词”则暗示了春天的浪漫氛围。
诗的最后两句“风鹢今方退,沙鸥亦未疑。且同山简醉,倒载莫褰帷”则将主题转向了诗人的洒脱不羁。诗人借用了“风鹢”“沙鸥”等意象,表达了对自己心灵的自由向往。同时,诗人还化用了东晋山简的典故,寓意着要与友人共享欢乐时光,尽情畅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巳泛舟得迟字》是明朝文人张登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上巳节期间,诗人乘船游览的美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此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热衷于山水游历,抒发豪情壮志。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代表,张登也不例外,他常常出游赏景,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这段时间里,张登的生活颇为波折。他曾历经战乱,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此外,他也曾受到朝廷的征召,担任官职,但不久便辞官回乡,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明朝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崇尚古文辞赋,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登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既有对古典文化的继承,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