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病猿

标题包含
病猿
瘦缠金锁惹朱楼,一别巫山树几秋。 寒想蜀门清露滴,暖怀湘岸白云流。 罢抛簷果沉僧井,休拗崖冰溅客舟。 啼过三声应有泪,画堂深不彻王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洞(生卒年不详),字才江,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主要活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 据《全唐诗》记载,李洞是京兆人,即今陕西西安一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但本人却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瘦削的身段犹如金锁般诱人,别离了巫山的树木已有几个秋天。 在寒冷的蜀地想念那清凉的露水,温暖的湘江岸边则是悠悠的白云。 不要再抛弃屋檐下的果实投入僧人的水井中,也不要再阻碍山崖上的冰块撞击客船。 啼哭过后,她应会有眼泪,而华美的厅堂却不会因此而打动王侯的心。
去完善
释义
1. 金锁:指牢狱。这里用来形容猿猴被紧紧地困在树上。 2. 惹:靠近,挨着。 3. 巫山:位于今重庆、湖北交界处,此处代指长江三峡地区。 4. 蜀门:即四川的门户,这里指的是夔门,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 5. 簷果:即檐下垂挂的果实。 6. 僧井:寺庙里的水井。 7. 休拗:不要折断。 8. 崖冰:悬崖上的冰凌。 9. 溅客舟:冰块落入船上,溅湿了游客。 10. 三声:古人认为猿猴夜啼三声会流泪。 11. 画堂:装饰华丽的殿堂。 12. 深不彻:深不可测。
去完善
赏析
《病猿》是唐朝诗人李洞的一首描绘病猿形象的诗。全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病猿的困境和哀鸣。 首联以“瘦缠金锁惹朱楼”起笔,描述病猿消瘦的身形与顽强的生命力。它尽管瘦弱,却紧紧缠绕在树枝上,让人想起朱红色的楼阁。这一比喻既表现出病猿的努力挣扎,又暗示了它在人世间遭遇的冷漠。 颔联描绘了病猿在不同季节中的生活景象:寒冷的冬季,它在蜀门思念家乡;温暖的春天,它在湘江岸边欣赏白云流动。这里通过对病猿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其孤独命运的同情。 颈联进一步刻画病猿的境遇:舍弃屋檐下的果实投入僧井,不愿伤害悬崖上的冰凌去干扰过客的船只。这两句体现了病猿善良的本性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尾联以“啼过三声应有泪,画堂深不彻王侯”收尾,表达出病猿虽然屡遭不幸,仍坚守信念,为生命而悲鸣。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病猿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批判了王侯们对病猿困境的冷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病猿》是唐代诗人李洞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病猿在深山幽谷中的孤独与凄苦。通过描写病猿的形貌、神态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现实的无奈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李洞在这一年中因病逝世,因此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境况。这个时期,唐朝已经进入了衰落阶段,社会矛盾尖锐,民生疾苦严重。诗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对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李洞的这首诗并非孤立的个体创作,而是受到了当时文人墨客崇尚隐逸文化的影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了隐居山林,逃避现实,寻求心灵的慰藉。李洞也不例外,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自己生活处境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病猿》这首诗是李洞在病重期间创作的,反映了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同时,这首诗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