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桐庐寺晓钟

标题包含
桐庐寺晓钟
扁舟下桐圃,霜月满寒潭。 疏钟一声起,清与天地参。 春容逗万壑,窈窕出层岚。 覊魂不成寐,洗耳涤尘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伯玉(1003年-1082年),字公达,号浮休居士,晚年自号“西溪老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政治家,浙江金华人。 张伯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他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轻舟划向梧桐园,月色洒满寒冷的池塘。 远处传来钟声,清亮的声音与天地相融。 春天的景色如诗如画,从层层山雾中浮现。 灵魂无法入睡,让我洗净耳朵,驱散世间的尘埃和贪欲。
去完善
释义
《桐庐寺晓钟》注释如下: 1. 扁舟:小船。这里指作者在桐庐寺附近的江河上划行的小船。 2. 桐圃:此处可能指桐江一带的风景。 3. 霜月:寒冷的月光。 4. 寒潭:寒冷的水潭。 5. 疏钟:稀疏的钟声,形容钟声悠扬动听。 6. 清与天地参:指钟声纯净,与宇宙万物相融。“参”是古代天文学术语,表示将天地分为三等份。 7. 春容:春天美丽的景色。 8. 逗万壑:形容风景秀美。逗,点缀;万壑,众多的山谷。 9. 窈窕:幽深曲折的山径。 10. 层岚:重叠的峰峦。 11. 覊魂:灵魂因牵挂而不得安宁。 12. 洗耳:意指聆听钟声洗涤心灵上的俗尘。
去完善
赏析
《桐庐寺晓钟》是一首描绘寺院钟声的诗词,诗人通过描述聆听寺庙钟声的场景和感受,展现了清净脱俗的氛围。整首诗用词精炼、意境深远,使人如临其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桐庐寺晓钟》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伯玉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朝时期,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社会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文人墨客们纷纷以诗歌抒发情感,表达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张伯玉作为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地方官员,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同时,他也对佛学、道家等哲学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厚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桐庐寺晓钟》这首诗正是他在游览桐庐寺时,有感于寺庙的晨钟而创作的。在这首诗中,他以钟声为引子,描绘了寺庙周围的宁静景色,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张伯玉作为一名文人墨客,对于时代的敏锐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